漫漫回家路 两月“飞行”终落地

31.05.2016  12:51

  在闽打拼的川商返乡兴业,在遇到一串难题后得到省内各方合力解决

  “我们就像一架飞机,从福建飞到四川上空,但却没法落地,在航油耗尽之前,如果不想掉下去,那就只能返航。”王慧说这话时是今年3月份,在福建打拼20年的她刚刚返乡兴业,创办了一家环卫公司,却受困于各种问题,无法开展业务。

  5月,在各方帮助下。王慧的新公司突破种种障碍,开始密集参与川内项目的招投标,成功落地。

  两个月时间,发生了什么?记者全程跟踪采访,揭晓一位川商的返乡创业路的苦与乐。

  □本报记者 陈岩

   1

  省住建厅发文解决资质门槛问题

  “我们在福建有省级认定的甲级资质,却不如四川市级认定的三级资质管用。”一句话道出了王慧这些年未回乡的原因。

  记者多方采访印证了王慧的说法,并于去年底刊登报道《川商欲返乡兴业却遇资质难题》。报道刊出后,省住建厅随即印发《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环境卫生作业资质资格问题请示的复函》,明确取消环境卫生资质资格作为从事环境卫生作业的招投标前置条件。

  政策出台如此迅速,让王慧本已冷却的回乡心愿,又燃了起来。“春节前开员工大会,我在台上就给大家说,公司战略改了,今年,咱们回四川!”王慧的话音一落,台下的员工哭成一团,台上的高管也很激动。

  员工动情不是没有原因。创业初期,王慧以“老乡带老乡”的方式吸纳员工,她本人是达州渠县人,因此,全公司8000多员工,四川籍就占5000多人。“5000个员工背后是5000个家庭,如果回乡,他们能经常回家,能不激动吗?”

  今年2月,王慧回到成都参加首届川商返乡发展大会。大会结束没两天,她就注册成立了四川聚泓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迈出返乡兴业的实质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