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流沙河趣忆恩师"曾老疯" 现场吟唱《满江红》

10.09.2016  23:09

  9月9日,85岁的流沙河在成都图书馆做了一场名为“我的两位老师”的讲座。 张杰摄

 

 

  “之所以叫‘两位’,而不是‘两个’,因为‘个’只是数量词,而‘位’则包含对老师的敬意。”诗人、作家流沙河先生今年85岁了。他说话、讲课的声音气息有点弱,但是精神依然显得很爽利,走路也很轻盈。

  9月9日,在第32个教师节的前一天,流沙河先生在成都图书馆做了一场名为“我的两位老师”的讲座分享活动。在持续两个半小时的讲座中,他讲起上世纪三十四年代,自己艰难的少年求学时代,对他影响深远的两位恩师的生动往事,细节中充满了对老师的深深感恩和怀念。

  流沙河记忆超群,七八十年前的细微场景,如曾老师的黑缎马褂、黑色瓜皮帽、吟诵诗文的神态,第一节国文课是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他都记忆犹新,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诗文名句,信手拈来,令人叹服,受益匪浅。

  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没有淹没他对恩师的细致记忆和深深怀念。回忆起国文老师当年讲授的古诗词,流沙河随口就吟诵几首,吟诵到岳飞的《满江红》,还当场唱了起来。如此高龄,如此清晰强大的记忆力,也让不少听众都深感敬佩,现场不时爆发热烈的掌声。

  感念师恩

  “他只教了我一年,但影响巨大

  流沙河出生于1931年,他中小学求学的岁月,正是我们国家内忧外患的岁月。“我们那个时候,求学之艰难,今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简直无法想象。我们所受的教育,不够完整,没有好的校舍,设备都很落后。但是我们有很好的老师。其中一位就是我在金堂县读初中时的国文老师曾直君。

  “他穿一身古铜色的长袍,外面还有一个黑绸缎马褂,头戴瓜皮帽。当时他50多岁,走路很有范儿。当时我们学校是一家私立中学,办学条件很差,但曾老师给我们上了很好的国文课。”讲起这位曾师从经学大师廖季平的语文老师,流沙河陷入了回忆之中。

  流沙河说,同学们在私底下叫这位老师“曾老疯”。“曾老疯”不用国民政府教育部审定的教科书,而是自己选编古文。“他会选一些古文的选本,然后自己掏钱,将之石印出来,给每个学生发一册做教材。他教学生做旧体诗,然后给学生印制诗集。这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但他很慷慨。后来我知道,他出身于大地主家庭,家里收租的收入,都被他用在了教育上。他教书不是为了工资,而是出于强烈的教书育人兴趣。

  在流沙河看来,曾老师“并不是老古董,他除了教我们古文,还教我们白话文。我们国文第一节课,上的就是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他也提倡,古体诗歌需要改良。他只教我一年,但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他教我们的诗文,我终生不忘。

  讲到兴起,流沙河不时摇头吟唱《满江红》《滕王阁序》等经典。他告诉记者,老师从来没有讲过主谓宾等语法,而是带着自己用四川话吟唱诗文。“很多诗文一吟唱,我就会了,到现在也忘不了。”他说,曾老师只教了自己一年,但无意之间却把这种吟诵的腔调传给了自己,“现在已经没有老师会用这种腔调来吟诵了。

  流沙河还回忆起了他的另外一位老师:在成都读高中时的一位代数老师饶德滋。

  “1947年秋天,我从金堂县考入当时成都的四大名牌中学之一四川省省立成都中学。当时日本投降后,社会依然不安定,物价飞涨,国民政府发行的钞票不值钱。我们的高中生活很苦,一个月的伙食费只有两块银元。我们的代数老师饶德滋,家里负担很重。为了养活一家人,他兼任三个学校的代数老师。他讲课语言干净、熟练,通俗易懂,最受学生尊敬,很有威信。有一次,学生之间发生斗殴,连校长都解决不了,他出面才解决了。他靠的是讲课技艺的高超,以及人格魅力。”谈及老师,流沙河的语言之中,充满了怀念。

  讲座结束后,成都图书馆副馆长肖平深有感慨,“沙河老师以前也跟我聊过他的老师。我能从他们师生关系中,感受到一种非常纯粹的高尚的师生情谊。其实那也是儒家思想在为师风范上的典型体现。

  传承师道

  从《庄子》到唐诗8年如一日宣讲经典

  讲述自己恩师的流沙河本人,其实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师。在此次由文轩教育举办的“感念师恩”讲座之外,流沙河在每月第一个周六的下午,会准时出现在成都图书馆,讲一堂对市民免费开放的传统经典讲座,至今已经持续了8年,听众反响热烈。流沙河的讲座如今已经成为成都图书馆的一块招牌。

  晚年的流沙河先生深居简出,偶尔应一些高校去做讲座。2008年,成都市图书馆副馆长肖平向流沙河提议在图书馆讲一个系列。肖平想请流沙河讲其最有心得的《庄子》。流沙河答应得很爽快,他主动提出,既然要讲,就得让他把《庄子·内篇》讲完。一年多时间讲完《庄子》,肖平趁热打铁请他讲唐诗。流沙河回复:“讲唐诗,须从《诗经》讲起。”肖平求之不得。于是,从《诗经》到汉魏六朝诗歌再到唐诗,一讲又是几年多。如今,流沙河先生正在讲唐诗三百首。

  肖平说,沙河老师可贵的精神还在于,“他讲授的对象,不是专业的学界后生,而是各阶层对古典文化感兴趣的市民听众。他讲课没有保留,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知识、见解,很真诚地给大家讲出来。这种面对大众的传道授业解惑,对于文化普及,更是可贵的贡献。沙河老师是一个学者,同时也是一个诗人、作家,所以他的知识讲座,都很有魅力,是感性的传达。

  肖平向华西都市报记者透露,沙河老师在成都图书馆做的诗歌通讲,“是一个‘十年计划’。也就是说,沙河老师从《诗经》开始讲起,当下讲到唐诗三百首,接下来他还要讲到近现代,包括余光中先生的诗歌。大家都知道,沙河老师是将余光中的诗歌引荐给内地引发巨大反响的第一人。

  流沙河在成都图书馆为市民讲课8年多,身为邀请人的肖平深有感触,“过去8年,沙河老师只因客观原因缺席一次讲课。他跟我说,每次讲座前,他要备课两天。很多诗词他都能随时背诵出来,但他还会认真备课。有时候他还会把一些资料复印出来,发给每一个听众,这是为了让听众听讲效果更好。沙老年龄这么大了,他对文化传承的热情,对传授经典文学之美,全身心投入,令人感动。”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杰四川日报记者张良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