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加强分类指导 实施精准扶贫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工作时指出:“必须切实抓好脱贫致富这个战略性任务。”“要分类指导,把工作做细,精准扶贫。”牢记总书记嘱托,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必须带着责任、带着感情,真扶贫、扶真贫,从大处着眼,从细微处着手,在推动贫困地区发展、保障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和办好贫困地区教育等方面抓好落实,取得实效。
实事求是推进贫困地区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一要坚定信心,二要找对路子。找对路子,就是要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贯穿于扶贫开发中,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推进贫困地区发展产业、组织生产。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扶贫规划。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根据各地不同的贫困程度、自然环境、发展条件,找准差距,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把规划、目标转化为一件件群众最期待、看得见、摸得着、落得实的具体措施。要看到,全面小康、同步小康,并不是同时实现小康、同水平小康,决不可盲目攀比、好高骛远。
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总体上,我省贫困地区自然景观优美、历史文化厚重、物产丰富。在发展传统种养业的同时,还适合发展旅游文化、养生休闲、民族医药、特色种养、精深加工、边贸流通等产业,这是共性。具体到市、县、乡、村的区位交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员素质等,又同中有异、各具特点。必须把自身的优势、特点,与国家扶持政策和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走出符合各地实际的产业发展路子,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真正把资源优势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含金量释放出来。同时,要高度重视保护环境,决不能因扶贫开发破坏生态。
要精准细致地落实扶贫措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在面上要突出整体联动,在点上要突出地方特色,加强分类指导,一乡一策、一村一策,一家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帮扶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统筹保障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贫困地区公共服务保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目的就是要把贫困地区民生的“底”坚决托住。在实际工作中,要摸清底子,加强统筹,有针对性地提高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要加大力度“保基本”。我省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用电贵,以及饮水不安全、居住条件差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要按照“十二五”扶贫规划要求,整合扶贫资金,采取整村推进、连片扶持等方式,推动水、电、路、气、房、环境整治“六到户”,不断提高贫困地区的新农合、新农保以及教育、卫生、医疗、住房等水平。
要千方百计“托住底”。在面上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服务保障的同时,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特困村、特困户的帮扶,这也是全省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要综合采取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救灾、大病医疗救助以及失业、义务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手段,一个不漏地“托住”基本生活这条底线,保障贫困群众基本生存权利,帮助贫困群众摆脱生存困境。
要优化公共服务配置。针对贫困地区群众大多散居山区、生存条件较差,以及青壮劳力大多外出,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居多等实际情况,对公共服务资源和网点的配置、公共服务配套,尽可能做到既相对集中又方便群众。
着力发展贫困地区教育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下一代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要让下一代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就必须保证孩子们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和监督,进一步优化投入结构,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同时,要争取多方支持,拓宽教育投入渠道,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让社会各界共同发展贫困地区教育事业。
要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针对贫困地区实际,重点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学校布局合理调整,结合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农村初中改造等项目的实施,加快推进合格学校建设,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要逐步提高贫困地区的教师待遇,对大学生支教等给予积极扶持。要围绕贫困地区脱贫致富需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开展更有针对性的青壮年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拓宽贫困地区群众就业门路。
要保障贫困地区青少年平等接受教育的权益。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加大资助力度,解决好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就学中的交通、寄宿、餐饮和人性关爱等问题。同时,有针对性地做好贫困地区特别是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想方设法提供就业岗位,设立专项资金,引导鼓励他们自主创业,特别是通过返乡创业拉动就业,带动脱贫致富。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促进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既是党中央的要求,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我们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从困难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抓起,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实现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