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六成企业存在融资困难

09.12.2013  18:34
核心提示:调研结果显示,约有60%的企业存在一定的融资难度。“规模越大的企业,银行都抢着放款。   近日,湖北省工商联发布《2013年湖北民营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成功模式调研报告》(下称调查报告),报告显示,通过产学研一体化、资源循环利用等创新模式,湖北中小高新科技民企比例日渐提升。不过,从占比来看,在调研样本中,制造业仍占60%,建筑、房地产企业占13%,高新技术企业仅占10%,仍有很大上升空间。
该报告调研工作于今年5-12月进行,是省工商联联合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武汉现代创新经济研究所等单位,对全省208家民营中小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其中武汉75家,占企业总数的34%;襄阳、宜昌、荆门、黄石、荆州和恩施分别有19、14、17、14、16和12家。
八成民企实施“产学研一体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这一点在湖北中小民营企业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调查报告显示,湖北82%以上的中小民营企业参与“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模式”,通过产学研合作,企业的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增加,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企业拥有或申请的专利数量平均每家3项以上。
以湖北长江石化设备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坚持“投产一代,储存一代,预研一代”的发展方式,近三年先后拿出销售收入的3%以上来投资公司的研发。2010年、2011年、2012年先后投入1085万元、1177万元和1180万元从事新产品的研发。
目前该公司是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湖北省博士后产业基地和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稀土合金钢强化传热换热器”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拥有发明专利和新型专利32项。
荆门市辰明触控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研发投入核算体系,与湖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多家高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研究开发费用达到销售收入的15%以上。通过产学研合作,获得发明专利1个,新型实用专利9个。
六成企业存在融资困难
调查报告显示,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湖北部分地区的政府服务意识还没有完全建立,对民营企业的关注和扶持力度不够。
此外,从品牌整合看,农产品加工特别是茶叶、酒业,一个地区存在多种品牌,但是缺乏整合和共同开发,导致市场占有率低。全国知名品牌少,政府对本地区品牌宣传力度不足。缺乏对品牌的持续宣传与推广动力,对品牌的维护意识比较薄弱。
与全国其他地区类似,融资困难也困扰着湖北中小民企的发展。调研结果显示,约有60%的企业存在一定的融资难度。“规模越大的企业,银行都抢着放款。”在调查报告发布会现场,一民企负责人向记者抱怨,无法从商业银行得到贷款,不得不走民间借贷或担保公司担保贷款的道路,大大提高融资成本并有可能导致财务风险。
打破民营经济发展瓶颈
“下一步要打破有碍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湖北省工商联相关负责人建议,重建中小企业发展局。
据了解,湖北省曾于2002年成立中小企业发展局,但该部门于2010年撤销。
上述负责人建议,整合统战部、经信委、发改委、财税、工商联等部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和管理的相关职能,重建中小企业发展局,使其成为湖北民营经济(企业)的政府管理和指导协调机构,并在该局内设立行政审批一站式大厅,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时间。此外,还应建立以行业科研院所为依托,中小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行业研发中心。
此外,湖北省工商联未来将通过政策引导,支持中小企业建立技术联盟,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建立推动中小企业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评价试点,逐步建立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社会责任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