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入境车辆数创新高,这个细节你注意到了吗?

02.10.2022  16:28
港珠澳大桥入境车辆数创新高,这个细节你注意到了吗? - News.Sina.com.Cn
港珠澳大桥入境车辆数创新高,这个细节你注意到了吗? - News.Sina.com.Cn
来源: n.sinaimg.cn

  谁在为超级工程“添砖加瓦”?

  “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国庆期间,港珠澳大桥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旅客。9月30日,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车辆总数超过7200辆次,刷新了港珠澳大桥开通以来的最高纪录,据边检部门预计,国庆假期期间出入境客车仍将保持高位。

港珠澳大桥

  作为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因其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和顶尖的建造技术闻名于世。但鲜为人知的是,这座在建造标准上坚持“就高不就低”的超级工程背后,“一砖一瓦”都大有来头,其中部分建筑陶瓷材料就来自粤港澳大湾区极点城市、陶瓷之都——佛山。

   陶瓷之都”里的奋斗史

  在佛山禅城区石湾东平河畔,南风古灶500多年的窑火,见证了这里“石湾瓦,甲天下”的陶瓷文化底蕴,悠久的制陶历史为佛山陶瓷积累了深厚的工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佛山陶瓷产业进入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阶段,完整的陶瓷产业链、便捷的物流交通和大规模产业集群更让这里拥有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不断推陈出新之下,品质好、品类全、配套服务完善的“佛山砖”成为了陶瓷建材高质量的代名词。

  在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的珠澳旅检楼、口岸办公区、交通连廊、市政配套区等多个建筑区域,佛山供应的瓷砖铺设总面积超过了10万平方米,其背后的供应商就是佛山陶瓷企业——蒙娜丽莎。

  9月25日,蒙娜丽莎集团在佛山市举办了成立三十周年的庆典仪式,活动以“三十而励,行稳致远”为主题,回顾了企业创立以来的成长历程,也让人们看到了三十年来佛山陶瓷制造业的发展与变迁。

蒙娜丽莎三十周年庆典现场

  1992年,在广东佛山南海,蒙娜丽莎的前身——樵东高级墙地砖厂刚刚建成投产,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工厂利用本地的制陶技术优势在几年的时间里相继研发出彩釉砖、水晶砖、瓷质印花砖等风靡一时的陶瓷产品。

  上世纪90年代末,国有企业大规模转制,樵东高级墙地砖厂成为了佛山市第一批转制的陶瓷企业。当时,对外贸易蓬勃发展,国外市场对陶瓷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大大小小的陶瓷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场。

  为了让企业的名字被更多客户记住,公司董事张旗康以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为灵感,提出将企业更名为“蒙娜丽莎”,在他眼中,达芬奇对美学的热爱和创新探索的精神正是那时的新樵东人所追求的态度。几十年后,这个名字成为了全国家喻户晓的陶瓷品牌。

  截至2022年,蒙娜丽莎共在全国建立4大生产基地,产品生产线扩展到了37条,共覆盖全国各地超4000家门店。从西樵山的乡镇企业成长到总市值64.47亿元的陶瓷制造业龙头,华丽蜕变的背后,持续不断的技术革新是重要的驱动力。

   从“”到“”的自我革新

  在蒙娜丽莎的成长过程中,几次重要的飞跃都与技术的变革密切相关,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就是陶瓷薄板的创新研发。

  在陶瓷制造业,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陈帆曾经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前三十年做砖,后三十年做板”,这个如今已被行业印证的观点,在二十年前却鲜少有人预见。当时,国内建陶业仍然处于“以厚为优”的陶瓷砖时代,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粗放式的产业扩张更为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何让建陶产业走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是中国陶瓷企业共同面对的一道难题。

  基于对陶瓷产业未来趋势的判断和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企业责任,蒙娜丽莎将目光转向了陶瓷薄形化与减量化,从技术创新入手,探索行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但在当时,陶瓷薄板的核心技术掌握在意大利等国外陶瓷制造老牌强国的手中,面对行业的技术壁垒,蒙娜丽莎坚持自主创新研发,通过与行业专家、合作企业的不懈探索,在2007年建成了国内首条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陶瓷薄板生产线,成功生产出国内首个陶瓷薄板,拉开了中国建陶业向薄型化转型的序幕。

  从工艺、技术到装备,陶瓷薄板的生产实现了全部由中国企业自主完成,与此同时,抛光、抛釉、喷墨等工艺也被陆续应用到陶瓷薄板上,突破了行业内多个技术难关。陶瓷薄板面世后,凭借轻薄高强、硬度高、耐久性好等优势,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彻底颠覆了陶瓷建材“越厚越好”的传统认知。

蒙娜丽莎特高板数智化示范车间  

  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蒙娜丽莎还开始向大规格陶瓷板和高性能岩板方向拓展,2019年,蒙娜丽莎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600mm×1600mm超大规格陶瓷岩板,推动行业走进陶瓷大板(岩板)个性化、柔性化定制时代。此外,3mm高强韧岩板、远红外抗菌岩板、可透光岩板、9米超大规格抛光岩板等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也相继问世。

  立足于轻量化、减量化、大规格化的发展方向,蒙娜丽莎用技术革新引领国内建筑陶瓷业实现了从“”到“”的跃迁,不仅改变了陶瓷建材的产品形态,更推动传统陶瓷产业向着节能降耗的健康发展轨道迈进一步。

  数据显示,同样1吨原材料,生产普通陶瓷砖产量约为23~25平方米,而陶瓷薄板产量却能达到约83平方米。与传统陶瓷相比,陶瓷薄板的原材料节约50%,综合能耗对比节约50%以上,烟尘排放减少64%以上。无论从原材料使用量、到生产过程中的能源使用,都可以更好地实现节能降耗。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蒙娜丽莎将“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于产品设计、生产的全生命周期,将技术革新和环保设备升级相结合,以超低排放为目标,执行严苛的内控标准,同时加快能源系统优化步伐,打造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凭借在环保方面的高标准、严要求,蒙娜丽莎用行动践行“环保治理没有句号,只有逗号”的理念,刷新了人们对陶瓷制造产业的传统印象,也为全行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可参考的模式。

  在技术的革新之外,蒙娜丽莎也在不断突破自身的服务边界。面对新消费市场需求,提出了“大瓷砖、大家居、大建材”的发展战略。在强化产品原创设计的同时,不忘拓展其在家居、建材领域的多元化应用,跳出陶瓷企业只做瓷砖的思维局限,从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型,通过不断丰富自身业务线,逐步构建“大家居”系统和生态,为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提供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

  “蒙娜丽莎永远敢于成为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我们的每一步,都敢于踏足在行业的‘无人区’。”在蒙娜丽莎公司董事、总裁萧礼标看来,企业长期保持行业领跑地位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不甘平庸的创造精神。

   而立之年的“数智化”转型

  事实上,蒙娜丽莎三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也是佛山陶瓷制造业持续创新的一个缩影。经过多年耕耘,一代代陶瓷人以孜孜不倦的工匠精神让佛山陶瓷成为享誉全国的知名品牌。今天的佛山,不仅是中国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同时也是最大的陶瓷销售集散地和陶瓷出口基地。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极点城市,近年来,佛山以智能制造为抓手,不断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在数字化智能化工厂建设和技术改造的热潮下,佛山陶瓷产业也在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

  随着新一轮数字化实践的推进,而立之年的蒙娜丽莎也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2022年,蒙娜丽莎加快数智化转型升级,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相融合,使公司数控装备占有率超过90%、平均装车时间缩短7分钟、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降低9.69%。

  在蒙娜丽莎特高板数字化示范车间,三条生产线数控装备自动化水平已达到90%,干净整洁的环境和高效运转的机器操作颠覆了人们对传统陶瓷制造的陈旧印象。生产流程中,蒙娜丽莎的数字化转型已覆盖了研发、设计、生产、质检、销售和市场全链条。在企业内部管理上,数字化还应用到了组织架构、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方面。

  2022年,在数智化转型的方向上,蒙娜丽莎还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蒙娜丽莎集团董事、董事会秘书张旗康指出,未来五年时间,企业计划投入三到五亿元,对标全球制造业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的“灯塔工厂”,达到数字化、智能化一级示范工厂水平,推动蒙娜丽莎和建陶行业更长远的发展。

  在蒙娜丽莎成立30周年之际,9月25日,蒙娜丽莎智能家居中心在位于佛山新城 CBD 落成。位于其中的1300 平方米的蒙娜丽莎智能家居体验馆同时亮相。

位于佛山新城的蒙娜丽莎大厦

  围绕“健康、安全、舒适”的核心居住理念,蒙娜丽莎智能家居针对传统智能家居无法通联的行业痛点,集电器、安防、家居、建材于一体,实现了全屋、全设备、系统性智能控制和应用于住宅的全屋智能化空间定制场景。不仅从技术应用、产品体验等多维度展示了蒙娜丽莎的智造实力,更进一步智能场景解决方案细化到用户生活真实需求,构建起大家居智能系统与生态。

  佛山市委统战部副部长、佛山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德表示:“此次,蒙娜丽莎智能家居中心的开业,是佛山传统产业积极探索数字化、智能化的一个缩影。此举也必将为企业发展注入更强动力,率先形成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成熟模式,在佛山推广复制,从而推进佛山的数字化转型。

蒙娜丽莎智能家居中心

  面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萧礼标表示:“大瓷砖、大建材、大家居是蒙娜丽莎的经营方向,绿色化、艺术化、智能化不断创新提升是蒙娜丽莎坚定的策略。前30年时代给了我们机会,后30年我们要在人居健康的领域,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

  在绿色低碳和数智化转型的浪潮下,“陶瓷之都”佛山正在掀起新一轮产业变革,产品远销世界的蒙娜丽莎,也将从西樵山走进佛山CBD,开启属于自己的新篇章。

  作者:雅尼

  编辑:王潇仪

  运营编辑:马晓轶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