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式“以房养老”:有生之年不用偿还一分钱 

19.11.2013  14:49

       

香港按揭证券有限公司CEO李令翔

        港式“以房养老”:

        有生之年不用偿还一分钱

        两年前推出“安老按揭” 截至目前有近500例申请获批

        以房养老

        看世界2

        两个月来,“以房养老”已然“山雨欲来风满楼”。9月13日,国务院公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到要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也就是俗称的“以房养老”。11月4日,山东省政府提出将在省内开展以房养老试点,试点将由省金融办会同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具体负责,并将于今年年底前启动。

        对于很多内地人来说,以房养老仍是新鲜事物。即使在更为国际化的香港,以房养老(港人称为“安老按揭”)也仅推行两年,原因是安老按揭对金融机构存在较高风险。直至2011年7月,香港的“安老按揭”业务才由香港按揭证券有限公司推出:借款老人每月可获稳定收入,同时可以终身不还贷款,终身居住在物业中。截至上月底,已有497宗申请获批。到底港式以房养老如何操作?记者近日专访了香港按揭证券有限公司CEO李令翔先生。

        “我要强调的是,香港的安老按揭仅是一门生意,而不是一项养老政策,我们是要赚钱的,据我了解全世界‘以房养老’,都是由金融机构推出的一项金融产品。”坐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二期80层、直面窗外维多利亚港浩渺的烟波,李令翔介绍公司的安老按揭业务。

        安老按揭

        用自住物业作为抵押品申请

        做生意之前,一个成熟的商人自然会考虑以房养老的市场有多大?做这门生意,有多少赚头?有多大风险?香港按揭证券公司也是这么干的。

        李令翔向记者介绍称,公司在2010年曾就安老按揭进行过一项系统的、有代表性的目标用户市场调研。据了解,当年10月至11月,他们一共访问了1005位60岁或以上、拥有非按揭物业或快将清偿按揭债务的业主。结果发现,约44%的受访者支持香港引入安老按揭,并有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会考虑参加安老按揭试验计划。

        公司很快认定了这一调查结果的“正面性”,于是决定在2011年7月推出“安老按揭试验计划”,让长者利用已经还清房贷的自住物业作为抵押品申请安老按揭,长者在继续安居于原有物业的同时,可获得稳定的现金流。

        和内地社会保险不同的是,香港的职工通常只有一份“强积金”(MPF)作为养老保障,强积金账户由个人和单位各交5%,但这笔钱在很多人眼里难以支持老年生活,因为就算是李令翔这样的金融公司高管退休,他每月所能从MPF获得的退休金也只有1000多元港币。

        香港曾经也想引入类似内地的养老保险制度,但政府经过多次讨论,都没有通过法案。几乎所有的香港老人都需要在退休前就提前“规划”好老年生活,例如给自己买一份人寿保险,“什么是退休计划,我们认为退休后有一笔稳定的、有保障的现金流,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也是我们的客户选择安老按揭的原因。

        市场前景

        今年比上年业绩增加七成

        但在现实中,很多香港老人面对以房养老常常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记者在香港街头随机访问了几位老人。家住香港马鞍山的65岁老人刘先生告诉记者,虽然他的物业都已经还清按揭,但因为和儿子同住,他根本就不敢考虑安老按揭这回事。

        家住香港九龙塘附近的叶先生则认为,与其选择安老按揭,年轻时候购买一份人寿保险更靠谱一些,“我听说过这种按揭,但个人感觉要交的保费太高,有些划不来。

        目前看来,安老按揭确实是较新颖和小众的香港人的养老方式,因为未富先老的问题困扰着很多老人。对于安老按揭的目标客户,香港安老按揭公司执行董事彭醒棠当初的一席话十分直接:“我们明白安老按揭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位持有物业的长者,不过部分长者(例如没有子女、子女已经移民外国或者子女有充裕的财政能力的长者)可能会想透过安老按揭,每月得到稳定的贷款收入,提高生活指数。另外,有些长者或者会考虑将原有价值较高的物业变卖,然后购入两个价值较低的单位,让子女和自己分别居住在两个单位,再利用自己居住的单位申请安老按揭,这就确保子女有地方住,而自己又可收取年金作帮补。

        虽然两年多来,香港按揭证券公司只收到497宗申请,但李令翔却对安老按揭产品的前途信心满满,因为最近1年的业绩比上一年增加了七成以上,“我们的客户都是比较有钱的中产阶级和以上的人群”。

        和内地一样,香港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2009年香港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3%,相当于6名成年就业人口供养1名65岁以上老人;时间越往后,问题越严重,到2036年,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将升至26.4%,即每两名成年就业人口就要供养1名65岁以上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