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争取普选并非国仇家恨 无须兵戎相见

10.12.2014  07:55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清场不代表完结,政制改革第二轮咨询快将展开,各式各样拒绝善罢甘休的抗争行为必然陆续再来,当中包括泛民主派立法会议员的抵制,或者夹杂零星的野猫式示威,类似出现于旺角清场之后的‘鸠呜’等等。”香港《信报》9日的社论称,未来一段日子将会是一场民意争夺战。

  据《南华早报》9日报道,港大民研计划公布数据,在香港五大纪律部队满意程度调查中,警队61分排最后,相对5个月前下降1.3分,比驻港解放军的63.1分还低。民研计划总监钟庭耀称,这与近期“占中”行动有关。

  这一评分也可看为香港社会撕裂的表现。香港报刊《am730》9日评论称,争取普选并非国仇家恨,无须兵戎相见,但自警方在旺角采取清场行动后,犹如捣破了蚁穴,“占领”人士四处乱窜,转打持久的巷战和游击战。既然落实普选是社会的共同愿望,大家只要平心静气,面对现实,尽力商讨可行方案,必定能谋求突破。

  “占中不但损害本地经济,撕裂家庭和社会,而且对香港作为安全、守法城市的声誉造成沉重打击。随着占中步向终结,社会开始争论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占中激烈爆发。”香港行政会议成员、立法会议员叶刘淑仪在《南华早报》撰文称,前政府高级官员之间有一种看法:“占中”其实无可避免。因为这场示威真正意义不在于争取民主,学生们寻求自治的用意从一开始已经十分明显。过去一年,港大学生报《学苑》数期均有文章鼓吹“香港民族命运自决”。“占领”行动试图重新界定“一国两制”以及香港与中国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抗拒中国对本港行使主权。

  叶刘淑仪写道:自1997年以来,每逢香港经济不稳,北京二话不说,大力支援。祖国只想尽其所能,敞开怀抱欢迎一个被“拐带”的孩子回家。但香港作为英国殖民地超过150年,西方观念及制度的影响已根深蒂固。中国经济腾飞,香港与国家的经济实力与角色互换,才是令部分港人对祖国观感恶化的最大因素。不少人因自尊受损而视中国为威胁,甚至幻想若香港变成独立的“香港民族”会更好。然而,现实上,“香港民族”在世界没有立足之地,社会领袖应尽早帮助年轻人及一些躁动不安的市民认清这个现实。

  【环球时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凌德  李名山】

编辑:SN123

文章关键词: 占中 我要反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