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专家齐聚温江 探索土壤污染防治与创新修复

01.11.2014  21:17

   四川在线消息 (记者 张雪婵)11月1日下午,在成都市温江区举行了“土壤修复·国际论坛”的分论坛会议。此次会议聚集了国内外有名的专家,他们在会上分别针对不同特质的土壤做出分析,并且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最终对不同土壤所存在的不同问题作出相关策略建议。

论坛现场

  本次会议上,来自日本的阿布登寿男发表了关于《福岛核泄漏放射性污染土壤的修复及对策》的演讲,来自亚洲区环境部门总监Grant Sprick发表了《场地概念模型CSM和高密度采样—解决问题的框架结构》演讲,其他专家也相继发表了不同领域的土壤的相关演讲。

Grant Sprick 亚洲区环境部门总监

  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几千年前就开始以农耕产业为主的土壤利用。在本次会议上,来自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的李玉浸发表了关于耕地土壤污染修复的问题,他分析了国外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并且详细地列举了我国耕地土壤修复问题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我国耕地土壤污染修复的目标,他指出,我国土壤污染修复研究相对较晚。关于耕地土壤修复,首要问题是对污染的判断:耕地是否受到污染,污染程度如何?其次应考虑的问题是修复;正确的污染判断是讨论修复前提,耕地是否污染,是否需要修复?污染物是什么,污染程度如何,对农业的危害有多大?如何修复,效果怎样,技术经济成本高低,可行性如何?修复到何等程度?

李玉浸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副所长,研究员

  针对此类问题,李玉浸发表个人观点,他说,土壤修复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耕地土壤污染修复工程化、产业化发展问题,更是应该以发改委、农业部、财政部、环保部、国土部、商务部等国家政府机关为引导,以修复材料、设备等生产和销售企业为运行中心,以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等为技术支撑,以农民实践为主体,有关各方各司其职、通力协作,边生产边修复,积极推动低成本、高效率土壤修复技术、产品、设备等研发和应用,加快推进耕地土壤污染修复工程化、产业化发展。

  与会国内外专家纷纷表示土壤是地球表层最活跃的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极其重要的物质基础。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选择。此次“土壤修复?国际论坛”作为中国生态文明论坛的一个分论坛,极大的促进了此次生态论坛的顺利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