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大邑援藏干部积极融入色达生活

16.09.2014  19:13

   四川在线消息(马辅剑 唐辉笔 孙跃东 张鑫 记者张雪婵) 8月2日,由37名温江区和大邑县干部组成的第三批援藏工作队驻扎色达,开启了2年的援藏生活。全体援藏干部在色达县一个多月的工作生活中,视色达为故乡,视群众为亲人,驻扎色达,奉献色达。

  色达县位于甘孜藏自治州西北部,平均海拔4127米,年均气温0℃以下,极端气候零下36度左右,含氧量仅为关外的45%左右,必须用高压锅煮米饭、面条,这里还是包虫病和高原性心脏病的多发地。当地人都常常称其为“禁区”。

  温江区和大邑县的37名援藏干部甫一抵达这“高海拔禁区”就被分配到相应岗位,住进经常停水停电的单位临时宿舍。

   援藏工作中的信念

  今年是甘孜州群众工作全覆盖活动深化之年,干部职工忙着走访结对“亲戚”,访民生,解民困。

  温江区挂职色达县政法委副书记、第三批援藏干部第一党支部书记马辅剑以党建工作为突破口组织藏语学习,不仅自学《藏语口语2000句》,还与一名藏族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相互学习藏汉口语,他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结对认亲。他说:“在这两年的援藏时间里,相信我们能把最基本交流的口语学会,更好地开展结对认亲活动,把群众路线在我们牧民群众身上实践好,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温江区挂职色达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孙启华高原反应严重,到达色达的头两天基本未进食,但仍然坚守工作岗位,在办公室一边吸氧一边修改援建工作材料和方案。

   援藏工作中的智慧

  温江区、大邑县第三批援助色达工作队出发前即成立了两个临时党支部,明确了责任和目标。

  8月15日,温江、大邑第三批援藏干部党总支书记范明,邀请色达县委组织部分管党建副部长和党建干部召开会议,围绕临时支部建设、工作制度、两年计划、共建共创措施和群众工作结合等方面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参会援藏干部反复提出意见建议,反复推翻否定,反复推敲研究,直到意见建议达成一致。

  温江区挂职色达县卫生计生局局长助理叶燕飞根据色达县卫生工作实际拟定了援助计划,争取到由温江卫生系统医疗专家组成的“援建色达县巡回医疗服务队”来到色达,开展项目援建、技术交流,并为色达县农牧民群众巡回医疗,指导色达县中藏医院创建二级乙等医院。同时,选派普外科优秀人员分类分科持续开展色达县乡医务人员技术指导。

   援藏工作中的激情

  “什么是押加比赛?我可以参加吗?”“我可以参加环城跑吗?”“我们援藏干部可以组队参加拔河比赛吗?”……全体援藏干部在没有完全适应高原气候情况下,得知色达将要举办“旅游杯”全民运动大会后跃跃欲试。

  色达“旅游杯”全民运动大会上,全体援藏干部参加拔河比赛,3名干部参加环城跑,很多当地干部问援藏干部:“你们气候都没有适应,参加运动会很危险,为什么还要参加?”援藏干部表示,因为刚到色达,对工作环境和民俗都不了解,想多接触多了解,便于工作更好地开展,“这代表了我们援藏干部的决心。

  温江区挂职色达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陆露主动参加“旅游杯”环城跑的医疗保障工作,在高原反应加感冒病情加重的情况下坚持到环城跑结束,回院检查才发现感冒已经转为大叶性肺炎。在被送回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治疗路上,她一个劲问陪护医生自己什么时候能回到色达,被问及原因,她说:“我有病人下周要出院,还有注意事项给他交待。

   援藏工作中的亲情

  8月23日,在全体援藏干部的共同倡导下,第一阶段捐款1.06万元,并成立爱心帮扶基金,重点帮扶色达县农牧民困难弱势群体发展生产生活。

  大邑县挂职色达县教育局副局长杨杰一直谋划如何帮扶色达贫困学生。8月25日,在其多方努力下,成都俊洪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为色达城小140余名农牧民贫困学生捐赠价值5万余元学习用品和体育器材等物品,且捐赠人胡俊洪夫妇主动结对帮扶3名藏族贫困学生,将资助3名孩子至顺利完成学业。

  援藏干部们将用短暂的两年时间,用简单的言语、简单的行动,用真心、真情驻扎金马草原,在4000多米“高海拔禁区”履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