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区(大邑县)第三批援藏队伍明日启程

31.07.2014  23:21

   四川在线消息 (记者 张雪婵)8月1日,温江区(大邑县)第三批援藏队伍正式出发前往甘孜州色达县,展开为期2年的援藏工作。自省委、省政府确定“7 20”援藏模式以来,温江区和大邑县已选派两批各40名干部人才,赴色达县挂职锻炼。此次第三批援藏又选派了47名干部人才。

   提前开展培训 整理任务移交清单

  7月17日,温江区(大邑县)对口援藏干部人才工作会在温江区召开,第三批援藏队员正式接过援藏接力棒。

  为让第三批队员尽快适应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尽快挑起援藏工作重担,第二批援藏领队柯震弟和队员都进勇,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给第三批队员上了一堂培训课。

  “其实从6月份起,已经确定援藏的同志们已经在做‘课前’准备了。”第三批援建团队领队范明说,新队员向老队员取经,与对口部门联系沟通,收集和查阅当地的宗教民族政策和习俗,以便迅速开展工作。

  在工作会上,第二批援藏队整理了一份详细的援藏任务移交清单,清单上所有的援藏项目清晰可见:色达县二完小主体教学楼计划今年7月完工,8月中旬至少满足220名学生入学;翁达镇中心卫生院计划今年10月完工,根据当前进度,工期比预计时间提前,应及时衔接有关部门保障资金;格萨尔产业艺术中心计划2015年竣工,今年重点确保主体开始动工……

  “有了这份清单,第三批援藏队将在最短的时间内,摸清工作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使援藏工作做到无缝对接。”范明说。

   援藏热情高涨 历练人生实现价值

  色达县海拔高、自然条件艰苦,是包虫病高发地,但恶劣的自然条件丝毫影响不了援藏的热情。

  在第三批队员中有3名部队转业的军转干部,分别是来自温江区人社局的孙启华、温江区财政局的何远山和温江区应急办的马辅剑。他们都曾在西藏、新疆等艰苦边远地区工作,长达10年以上。如今再次踏上新的征程,“再当两年兵,再锻炼一把。”孙启华说。其中,马辅剑在海拔4500米的昆仑山某雷达站,守了20年,2011年副团职转业安置到区应急办任副调研员。他看到此次援藏报名的通知后,主动请缨,他说已经把生命中最珍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部队,趁现在还能干点事情的时候,也要为温江援藏大局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对于援藏工作,每个队员都踌躇满志。6月初,援藏人员名单已初步确定,何远山主动与队员们探讨对援藏工作的思考,他说很多人认为这是“镀金”,但在他心目中,援藏说小就是工作任务,说大就是一项事业,要当作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次历练。正如领队范明所说,不辜负组织的重托,牢记使命、扎实工作,力争把援藏工作推向新的高点,这就是第三批温江区(大邑县)援藏队工作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