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三心换三心”让“最后一公里” 变成“零距离”

20.03.2014  13:22
内容摘要: 成都温江区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区和盛镇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三心换三心”“换位思考“工作法推进温江“基层群众服务年”,让服务“最后一公里”变成“零距离”。

  中新四川网温江3月20日电(王爵)成都温江区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区和盛镇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三心换三心”“换位思考“工作法推进温江“基层群众服务年”,让服务“最后一公里”变成“零距离”。
  据介绍,和盛镇铁篱村通过“群众履约协调工作组+经济帮扶队、民生解忧队、民意代表队三支分队”组建的“1+3”工作队,总结出一套以爱心、责任心、决心来暖民心、贴民心、得民心的“三心换三心”工作方法,完成了铁篱村11个组全部群众履约划拔田地工作。
  据了解,2008年,温江在成都市率先实施了多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探索,2009年,和盛镇按规定进行了土地确权,农户获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等“五证一卡”,产改工作以群众的满意划上了圆满句号。而当时由于部分被调整土地存在花木搬迁难度大、土地调整前已经租用、花木种植品种特殊等具体情况,经“田块划出户”(按标准应调出多余田的农户)与“田块划入户”(按标准应补足田的农户)双方自行约定,签字确定交接田块时间,在一定期限内完成田地实体划拔。由于绪多因素,当前存在田地划拔不到位、履约不顺的情况。
  村长挨个协调被砸桌子也不放弃
  五年前,温江区和盛镇按规定进行了土地确权。当时被调整的土地上花木搬迁难度大,加之涉及土地租赁、花木种植品种特殊等原因,由“田块划出户”与“田块划入户”自行约定并签字,确定交接田块时间,一至三年内完成田地实际划拔。
  铁篱村共2200亩地,近2000亩地种植花木。“今年树苗长到两三公分可以买20多元钱,明年四五公分可以卖近百元,每年价格都是翻倍地涨。”村委会主任何仁斌介绍说,这关系到每个村民的切身利益问题,所以只有延后划田时间。
  经铁篱村党支部协商,成立“群众履约协调工作组”和“经济帮扶队”、“民生解忧队”、“民意代表队”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前期召集村民来开会共同协商划田的事情,“有村民直接把桌子都掀翻了。”何仁斌描述当时开会的情景,“前期村民都不愿意把田划出来,但是我们不能放弃,必须想办法把这件事情解决好。
  产改确权时,村民曾明飞家中人口为两人,是“田块划出户”,因田里种植花木短期无法销售,与“田块划入户”哥哥曾明东自行协议在3年内划归。其后因曾明飞以家里新添人口为由拒绝划田,曾明东一气之下将曾明飞田里的花木连根拔起。
  原来,近两年花木行情不景气,曾明飞一家种植花木受到的影响。了解到情况后,“经济帮扶队”为曾明飞申请了补贴,将曾明飞家里的花木优先入库村组经济合作社销售名单,合作社派专人指导他标准化种植,曾明东也同意以市场价购买曾明飞划出田上种植的花木。
  “这些田本来就不属于自己,实际困难解决了,划出去心里也暖暖的。”曾明飞满意地说。
  先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再说划田的事
  在“田块划出户”中,部分家庭特别困难,村民李文渊便是其中之一。他本人患有帕金森综合症,常年卧病在床,家中全靠妻子赵文英操持家务。履约过程中该户提出,希望将儿子户籍迁回原籍,但遇到政策瓶颈无法实现。
  “民生解忧队”在铁篱村党委书记陈忠林、村委会主任何仁斌的带领下,看望慰问李文渊一家,并立即向镇上及房管局反映情况,解决了李文渊的心头事。“党和政府的恩情我们记住了,我们也不给政府添麻烦。”李文渊说,很快就将多出的地分了出来。
  在协助群众履约的过程中,有少数村民说“反正我的田租出去了,只负责收租金,就是不把田拿出来,看你能拿我怎么办”。针对这种情况,“群众履约协调工作组”想出了“教育民意双引导”的对策。通过三会一走访、第三方代收租金的方式积极协调,解决问题。
  为此,村委会主任何仁斌甚至还“得罪”了他的二叔。“作为村长,我应该秉持公正,该谁的就该还给谁,得罪二叔,我还能以一个侄儿的身份去挽回,但是让村民们失望了,我就再也没有办法挽回村民对我认同了。”何仁斌以坚定的决心,公平公正的处理方式赢得民心。
  “确权时期全村600多农户,涉及需调整的田块农户近200户,涉及农田166亩。”何仁斌说,目前已完成了这166亩地的最后划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