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去年年均温度历史最高 今夏要做抗旱防涝准备

20.03.2016  10:17

    3月23日是第56个“世界气象日”,今年主题是“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3月19日,省气象局开展了“世界气象日公众开放日”活动,数千市民、学生走进省气象台、气象观测场等场所,了解气象科普知识,关注极端天气现象。据省气候中心介绍,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近十年来四川也出现了温度偏高、降水偏少趋势,今夏还得做好抗旱防涝的准备。

    去年更热!四川年均温度历史最高

    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如何确定的?记者在公众开放日活动中了解到,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增加,低层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地球温度已比二十世纪初高了1°C,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的厄尔尼诺现象。面对气候变化显著影响自然环境和人类环境的现实,国际社会一致认为需要采取大胆行动,将今年世界气象日主题定为“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

    这样的现实和未来,对四川也不例外。2015年四川省气候公报显示,2015年全省平均气温15.8℃,较常年偏高0.9℃,与2006年和2013年并列历史第1高位;年降水量940.4毫米,较常年偏少16.3毫米,偏少2%。全省12个月的月平均气温中有10个月偏高,偏高最明显的是3月和11月,分别位居历史同期第2高位和第1高位。省气候中心预测科相关负责人认为,这也是全球变暖大背景下“更热”的体现,近十年来四川气候出现了温度偏高、降水偏少趋势。

    哪些因素会导致四川气温更高呢?该负责人介绍,影响四川气温的主要因子包括印度洋海洋温度、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乌山阻高(冷空气来源)强度等。这些因素共同影响四川气温,比如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偏西、面积偏大、强度较强时,就会促使四川气温偏高。

    “2015年以来,全球厄尔尼诺事件达到极强标准,我国东部地区受影响显著,但从气象灾害来看,对四川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该负责人介绍,去年虽然温度偏高,但全省气象干旱总体不明显,春旱发生范围大但程度轻;夏旱区主要是在盆地西北部,但中度以上旱区范围小于常年;伏旱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盆地东北和西北部,盆南常年伏旱区未发生伏旱;夏季出现阶段性高温天气,只属夏季高温一般年份。

    今夏更涝? 盆地大部可能降水偏多

    那么,今年四川会不会出现更热、更旱、更涝的情况呢?

    据预测科预报员介绍,研究表明,厄尔尼诺事件有利于我国长江流域降水偏多,考虑到2015年厄尔尼诺事件的持续时间及强度,不排除引起相关气候因子的变化,对今夏四川地区造成影响。“在全球变暖、灾害加剧的背景下,四川也呈现增暖和灾害频发趋势,今夏还得做好抗旱抗涝的准备。

    据省气候中心初步预测,今夏盆地地区大部降水偏多,比如川东北地区。由于北方冷空气和南方暖湿气流在川东北地区容易交汇,因此更容易降水偏多和产生洪涝灾害。总体来说,今年5-9月的整个汛期,盆地都有可能出现涝情。至于涝情强度,该预报员表示目前还不好判断,有待继续观测和修正结论。

    由于今夏有可能降水偏多,该预报员建议,各地的气候敏感型行业要作好抗涝准备,比如注意农业减灾防灾,城市要防止内涝等。广大公众要加强气象灾害意识,密切关注天气预报。

    即使预测降雨偏多,也不排除今夏出现旱情的可能。该预报员介绍,雨季一般从初夏开始,但如果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雨季没有如期到来,初夏就有可能出现旱情;同理,盛夏也有可能出现旱情,今夏抗旱的准备必不可少。

    另据春播气候趋势预测,今年3~4月全省气温以偏高为主,降水量以偏少为主。预计3月平均气温:成都、绵阳、德阳、广元、巴中、广安、雅安、达州为11.5~13.0℃;南充、眉山、宜宾、泸州、乐山、自贡、遂宁、资阳、内江为13.5~14.5℃;马尔康6.5℃,康定3.0℃,西昌17.0℃,攀枝花20.5℃。(四川日报记者 刘宇男)

责任编辑:郑玮 来源:四川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