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美丽浙南水乡“还原”记:水里除污 岸上治根

07.05.2014  15:43

平阳县大力治理河道,多条河流水清了,河道畅通了。徐乐静摄

平阳县大力治理河道,多条河流水清了,河道畅通了。徐乐静摄

中新网温州5月7日电(记者 徐乐静)浙南水乡,是老一辈温州人最深的记忆;青山绿水,是在外打拼的温州商人对家乡的无尽的惦念。可是,不知从何时起,家乡的山不青了,家乡的水也不清了。

浙江,在五水共治下欲找回美丽的山水;温州,借势“还原”记忆中的浙南水乡。当下,浙江五水共治进行时,中新网记者走访温州,记录这片美丽山水的“还原”过程。

治水“导火索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山青山。两者之间是一个辩证关系。

温州,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温州经济及温州模式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温州人更是遍布国际。

对温州人而言,金山银山可以挣回来,他们确实这样在做。可是,绿山青山呢?老一辈眼里的美丽浙南水乡还在吗?

2013年年初,回温州老家过年的企业家、杭州毛源昌眼镜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增敏因受不了记忆中清澈的河道被污染,微博悬赏20万元邀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之后又有网友抬高价码至30万元,邀请温州苍南县环保局长下河游泳。

此后至今,“邀环保局长下河游泳”无疑成为一个地区河道污染的首选“措施”。

此外,2013年夏季的高温干旱天,持续时间之长、强度之强、范围之广、降水之少、蒸发之大亦是历史罕见;2013年“菲特”台风水困余姚城,70%地区被淹。这一系列事件均是“导火索”,令温州甚至整个浙江感受到“环境危机”。

在温州市平阳县水乡办负责人看来,这些“导火索”是浙江进行五水共治的一大诱因,同时也是动力。

2013年9月,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指出,浙江经济发展到现阶段,要加快转型发展,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歪路和低水平发展老路,要从长远发展考虑,舍得一些眼前利益,痛下决心治水,以治水倒逼转型升级。

温州五水共治进行时

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

浙江五水共治的一个导火索来自温州的“下河游泳”事件,借此机会温州也着力做好五水共治,希望“还原”美丽的浙南水乡。

美丽浙南水乡项目估算总投资1140亿元。

针对“水多、水少、水脏、水浑”等问题,规划提出“洪水、潮水、污水、饮用水”四水共治,通过实施“污染源治理工程、防洪保安工程、河网综合整治工程、亿方引水工程、河口治理开发工程、水源地保护工程、水乡文化提升工程”等七大工程,让水蓄起来、连起来、活起来、净起来、美起来、亲起来。

以温州平阳县举例,在建设美丽浙南水乡工作上,平阳县也是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并逐步在实施。

平阳县水乡办常务副主任、水利局副局长林宝宽认为,水污染,毛病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所以污染源治理非常重要。

对此,平阳县的总体目标是达到“三个100%”,即:2013年底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2015年底城镇污水应收尽收、应处尽处,处理率达100%;2016年底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覆盖率100%。

林宝宽知道,治污的一大重点是治理污染企业,所以产业整治提升工程建设必不可少,而这一点,平阳县做得已然十分到位。按照“淘汰一批、入园一批、转型一批、升级一批”的思路,平阳全面推进电镀、造纸、烂版、印染、制革、化工、合成革、卤制品等重点污染行业整治提升。

目前89家电镀企业重组成30家入园,15家印染企业中12家组合成4家入园,40多家烂版加工户组合成1家企业入园,12家化工企业2家淘汰关停、3家整治提升、其余7家整合成5家入园……”林宝宽“如数家珍”般一一给记者介绍。

记者了解到,今年平阳县治污的任务还是很重。6月底前要完成造纸、合成革污染整治;9月底前电镀、制革、合成革行业污染整治提升工作要通过温州市政府组织的核查验收;12月底完成烂版行业整治。

另外,实施防洪保安工程、实施河网综合整治工程、实施河口治理开发工程、实施水源地保护工程、实施水乡文化提升工程等方面组合“出击”,从而更好地建设浙南水乡。

效果:河水渐清澈,河道渐畅通

美丽浙南水乡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不过每一个阶段的进展都令人欣喜。

林宝宽介绍,温州市全面落实河长制,平阳亦如此。平阳的镇(乡)、社区、村全覆盖了“河长制”管理网络,实现“河道有人管、责任有人负”,使全县河道范围内无杂物漂浮、无违章设置、无护案倒塌,无护岸倒塌,无污水直排、无污泥淤积。

平阳县万全镇章桥一河河边立着河长制的牌子,上面写明了谁是责任人。当地村民介绍,章桥一河、、二河等多条河流过去存在水面多垃圾、周边杂乱等诸多问题。

而如今,这一切都改善了。“河水干净了,我们看着也舒服。

平阳县河道管理所副所长吴联志介绍,当地投入了2520万元对章桥一河、二河等7条生态河道进行治理,护岸主要采用(堆石、松木桩、异型砼砌块)+植物和干砌块石护岸,大量采用植物措施,采用本地、环境友好型植物,异型砼砌块和堆石岸坡留有一定的缝隙和洞穴,为水生动植物提供生存空间。

沿岸设置游步道,在适当的河段设置亲水台阶,让附近居民有水可亲,同时在章桥二河设置木栈桥,既起连接作用又作为景观设施。”吴联志表示,在对河里的垃圾进行清理的同时,岸边整治花费的时间及经历更多。“通过一段时间治理,如今这些河道可谓是焕然一新。

按照温州市委书记陈一新的要求,美丽浙南水乡的建设是为温州“赶超发展、再创辉煌”创造水优势,所以在治水过程中每一点改善,都是进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