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幸福美丽新村

26.12.2013  03:37

    靓丽的新居在绿树掩映下整齐划一,平整的水泥路在乡间四通八达,鼓起腰包的农民在村民中心享受着和城里人一样的休闲娱乐……近年来,渠县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将各方资源捆绑起来,突出集约化、集中化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走出了独具渠县特色的发展之路。

    科学规划 构建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在北城新区,一条起于北城快速通道,投资8亿元,全长49.7公里的渠江西岸救灾生命通道正在紧张施工。这是《渠县县域总体规划》中统筹规划修建的5大通道之一。项目建成后,将将上北部的10个乡镇连入县城“1小时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渠县提出,要以“一主一副四支撑二十八基点”渠江流域生态滨江城镇群和2643个新村聚居点为重点,以规划为龙头和基础,以产业发展为支撑,打破城乡分割,把城乡一体化发展纳入全县统一规划。形成“中心城区+小城镇+新村聚居点”城乡一体化规划发展格局。

    让农民与市民一样平等地享受到公共服务,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环节。渠县因地制宜,将建设集约化、集中化的高品质农民新村摆在重点位置。渠县县委书记王善平说:“走集约化、规模化的幸福美丽新村之路,既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规模化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举措,还能合理引导农民改变生活方式。

    为引导百姓集中居住,渠县采取统一规划、统一代建、统筹资源、统筹管理等措施,在资源统筹上整合灾后重建、新农村建设、移民扶贫、土地整理等各类惠民资金,打捆用于新村建设补助,确保农民少出钱、多实惠。

    集中居住 捆挷发展提品质

    走进李渡乡狮牌新村,一排排规划整齐、风格别致的“农家别墅”拔地而起,水泥路通往每户小院,房前屋后绿意盎然,村民活动广场宽敞大气,公共服务中心配套齐全,周围还有学校和卫生站。提起新村生活,村民郑礼全喜上眉梢:“和住在城里一样方便。

    如何才能确保农民新村建设建得好,有成效?渠县的思路是,保证住房高质量,在每个农民新村内做到超市、公共服务中心、卫生室、农家书屋、小广场等配套齐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管理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想方设法让群众住得更舒适、生活更便利。

    “我们希望农民在新村过上市民一样的幸福生活。”渠县县委副书记、县长苟小莉表示,这里既能让人们欣赏到原生态的田园风光,也可以享受到城市人的便捷现代化,提高生活品质。

    据了解,渠县启动了5大新村示范片建设。目前,已建成新村综合体3个、新村聚居点84个,改扩建和风貌整治59个,越来越多的群众将搬进新居,开始幸福生活。

    产业带动 百姓增收生活美

    “有漂亮的房子住,有轻松的事情干。”在渠县万亩柑桔基地,谈起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带来的变化,56岁的渠南乡大山村村民桑勤建很是高兴。居住的小平房变成小洋楼,自己的几亩地流转给华橙酒业公司,每年有2000元的流转费,加上他和子女在企业的劳务收入,每年全家收入超过5万元。

    而在龙潭乡宕渠新村,景区旅游与休闲乡村游的珠联璧合不仅给游客带来享受,而且让当地百姓也得了实惠。今年村里发展起50余家农家乐,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收入600多万元。田园农家乐的王老板说:“生意好得不得了,最忙的时候一天接待数百人。

    把“风景”变成“产业”、将“文化”转化成“生产力”,渠县以山水资源为依托,以生态经济为重点,全力推进能源、建材、电子电器、汽摩配和食品加工“五大优势产业”,重点发展黄花、柑桔、蔬菜、中药材、花椒、畜牧等现代特色农业,着力打造賨人、汉代、三国、红色和新农村及民俗文化为代表的5条精品线路……全县建成柑桔、黄花、蔬菜、花椒等特色优质农产品基地达55.6万亩,现代畜牧养殖小区358个;工业园建成面积4000亩,入驻企业24家,农民收入由单一的种粮收入转向土地租金、就业收入、房屋租赁、股金分红等多项收入,形成了多元化的农民持续增收机制。(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