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项怎么强短板如何补? 四川渠县文星村迎来一支特殊的调研队伍
王蔚荩带队调研
“要实现乡村振兴,文星村的问题很多,但我们的信心很足。”5月23日下午,四川 渠县 临巴镇文星村迎来一支特殊的调研队伍,达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冉长春既分析了整村发展的现状,也抛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大家一起共谋出路。
当天,由达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市总工会主席王蔚荩带队,与团市委书记吴昌涛,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卢辉,邮储银行达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蒋伟一起,深入文星村调研乡村振兴工作。弱项怎么强,短板如何补,调研队伍一路看现场、听汇报、寻对策,进一步明晰了对口帮扶的思路。
留守儿童提前过“六一”
“不仅有学习用具,还有体育用品,这个大礼包太实在了!”在文星村的村委会门口,10多名留守儿童分别收到来自达州市总工会送上的“大礼包”,围观村民竖起大拇指。小朋友们提前过“六一”,收到礼物后,个个都乐开了花。
王蔚荩为留守儿童送上“大礼包”
“你们要好好学习,以后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活动现场,王蔚荩一边给小朋友送礼物,一边与他们拉家常,鼓励他们长大后回来建设家乡。“谢谢阿姨!我们可以一起照个相吗?”捐赠仪式结束,应小朋友们的邀请,王蔚荩还与帮扶单位的领导干部一起,与小朋友们在村委会门口合影留念。
最近几年,文星村的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留守在村里的,以儿童和老人居多。该村由达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三家单位共同对口帮扶,并派出驻村工作队开展具体帮扶工作。在走访摸排过程中,驻村队员发现不少留守儿童缺少学习用品,一些生活相对困难的小朋友舍不得花钱买。
“工会是工人的娘家,我们在村里成立了村级工会,一直在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谋福利。”来自达州市总工会的驻村帮扶队员杨波介绍,他们共挑选了30名留守儿童进行帮扶,来到现场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六一”之前,他们将逐一将大礼包送上门。
探寻盘活产业项目之路
文星村坐落在华蓥山顶,虽在2019年整村脱贫,但基础条件较差,缺特色农副产品,交通不便,幅员面积大,山高土薄,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制约因素众多。
賨花寨景区一角
以前在村里开煤矿的郭光伍,与朋友合资流转土地2500亩,累计投资4500余万元,开发了一个乡村旅游项目,取名为“賨花寨”。项目开工以来,全村一直有50多位村民在这里务工,让他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同时也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是一个可以实现多方共赢的项目。
“我们的宾馆在装修了,现在还有200万元的资金缺口,所以一直没有正式开业。”郭光伍向王蔚荩汇报项目情况时表示,希望帮扶单位能够帮他解决这一困难。“我们今天专门邀请了银行领导一起过来,就是要帮你解决这个问题。”调研途中小憩,王蔚荩与大家一起坐在廊桥上,把廊桥变成了座谈会的会场。
“目前的焦点问题有两个,一个是进景区的路还没修好,另一个是项目建设缺资金。”冉长春介绍 ,达州市总工会经过多次前期调研和推动,目前,从318国道进入賨花寨的旅游公路已纳入项目规划,计划今年开工建设。对于资金缺口问题,达州市总工会将加强与相关银行对接,用好用活贷款政策,尽快为项目建设争取到资金支持。
“賨花寨正式开业后,我们就有了持续的营业收入,整个产业就能盘活了。”郭光伍表示,解决两大焦点问题后,他们将以该项目为支撑,带动全村乡村旅游、经济林木种植、林下养殖等配套产业发展,同时与周边的賨人谷、龙嬉谷漂流、临巴田园综合体等旅游景点一起,共同打造华蓥山观光旅游环线。
王蔚荩听取賨花寨项目建设情况汇报
做好农旅融合发展文章
“文星村有不少老房子,都保存得很好,有一些我们正在重新打造,同时也在持续挖掘文星故事。”文星村第一书记王树平介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刚刚印发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传承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和优秀乡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风貌,而这项工作,他们已提前开始推进。
与此同时,文星村还在积极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建设,实现乡村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机融合。“每年冬季,文星村有4个月左右的时间缺水,我们两次深入村里的峡谷找水。”王树平说,当地“一线天”出好水,出水口外的水潭,储水量在50吨以上,经过化验,达到了天然饮用水标准。为用好这一资源,文星村正在计划从一线天引水进村,既解决村民的安全饮水问题,也为该村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助力。
持续做好融合发展文章,文星村还在实施绿化林基地建设并打造康养基地,培育种植、养殖大户,发展中药材种植、生态养殖等林下经济,建设电商销售网络。按照村“两委”的既定计划,接下来,文星村还将用好达州市总工会对农民工培训项目和培训资源,邀请农业专家、农技人员,送培训到村、送技术上门。近期,达州市总工会计划帮忙培训一批乡厨,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提前为迎接游客作准备。
王树平介绍,目前,文星村已成立村级工会,“我们坚持以党建促工建,正在努力把基层工会组织发展壮大,把外出务工的村民和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吸引回村,共同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