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文崇,遥远山乡的追梦人
【编者按】王卓,44岁,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虽然自幼罹患小儿麻痹症,但是,十九年里,他却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扎根在文从二校,一大批学生因为他的辛勤付出走出了山乡。纵然身残志犹坚,三尺讲台洒热血。夕阳西下,王卓再次踏上家访的道路,他蹒跚的脚步,艰难的背影,让我们心头一热,振兴 渠县 教育,我们正在路上……
在文崇二校,时常可以看见一个身影,腰间夹着几本教科书,或抱着厚厚的一摞学生作业,身材瘦小,步履艰难;
在文崇二校,时常可以看见学生们三五个围在身边,“What’s you name?””My name’s Wang Hong”,你一言我一语,其乐融融……
——这就是具有钉子精神的王卓。在文崇,王卓象一颗钉子,出生在这里,参工在这里,王卓的一生牢牢地钉在这方土地,再也离不开这里了。王卓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教师了,大平头,面目清瘦,平时话语不多,但他热忱的眼神、蹒跚的步履,总能撩动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根弦;他一丝不拘的教学,对学生无比的关爱,总是让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意。“好人王卓”,在文从,我们总能听到学生家长、社会群众对他这样的好评。
王卓是土生土长的文崇人,出生在文崇镇谭坝村,在四岁不幸罹患小儿麻痹症后,王卓的童年从此不再快乐,人生路上注定不再平坦。他变得沉默寡言,身体的残疾虽让他比同龄人多了一份自卑,性格却比常人多了几分倔强、几分坚强。王卓刻苦学习,十余载寒窗苦读,1995年7月以优异的成绩从重庆后勤工程学院毕业。捧着红彤彤的毕业证,王卓百感交集。要知道,在上世纪90年代,有了这个红本本,意味着有了稳定的工作和“铁饭碗”。现实终不能遂人愿。王卓怀揣着毕业证和个人简历跑了不知有多少单位,用人单位一看他身有残疾,马上一口拒绝。“为什么我的天空这么的阴暗?!”王卓眼望蓝天,幼时的身残没有击垮他,四处碰壁的境遇、现实的冷酷却令这个大男人黯然神伤。两个月后,事情突然有了转机。文崇二校幺店村小原代课教师外出打工,急需人顶替,王卓由此成为走上了三尺讲台。三个月后,王卓迎来了人生崭新机遇,按照大学生国家就业分配制度,他被分配到文崇镇第二中心学校,成为了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师。
上课第一天,王卓心情激动,特意买来了一件新衣服穿上。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面对着学生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也就在那一刻,王卓暗下决心,一定要对得起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一定要对得起幺店的孩子们,一定要培养他们成才成人!十九年,王卓,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
文崇二校距离 渠县 县城90公里,幺店村小是文崇二校最偏远的教学点。开学了,别的班级报名的孩子很多,王卓的班级却寥寥无几。一个年轻教师,又身带残疾,家长想把孩子转学到中心校,不愿意把孩子送到他的班级来。人都好要面子,王卓更要强,他不顾自己的腿脚不方便,一个田埂一个田埂地跑,一道山梁一道山梁地爬,一家一户地敲门,每到一家,他就立下“军令状”,恳请家长给一个机会,他的诚心打动了家长,班上的孩子渐渐多了起来。
王卓的家在谭坝村,距离幺店村小近四公里,王卓每天总是早早起床,天刚亮就上路,虽然腿脚不便,他总是第一个到达学校,站在校门口迎接学生。课堂上循循善诱,课间与学生家长里短,课后与学生散步在乡间小路上。哪个学生学习退步了,他第一时间和学生挖思想根源;哪个学生生病了,他马上带去寻医问药;哪个学生调皮不听话,他总是悉心教育引导;哪个学生家里出事了,他又披星戴月踏上了家访之路。
别看王卓是个男子汉,却是相当心细的人。班上学生陈敏,近期突然上学经常迟到,上课没精打采,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成绩一落千丈。王卓数次找她谈话,她却一个劲只是哭,什么也不说。王卓没辙了,心想:这样的学生,我已尽力了。可是,毕竟是自己的学生呀,怎么能放弃呢?在家长们面前立下的“军令状”顿时浮现眼前,王卓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怎么办?”一个巨大的问号犹如一块石头压在了他的心上,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1995年11月2日,这一天,王卓一生难忘,王卓踏上了家访之路,这是他为人师后的第一次家访。陈敏的家在山坡上,坡虽然不陡,但对王卓却依然是个不小的考验。山路崎岖,道路狭窄,短短的三公里,王卓拖着残障的腿,走了足足一个小时。当王卓站在陈敏家门口时,他的心灵也真正有了人生的第一次震撼:歪斜的破房子、脏乱的摆设,这哪象一个家呀?陈敏正在家里做饭,鼻子眼睛一片黑,看见老师来了,一下子扑在老师怀里放声大哭。陈敏四岁时,爸爸在工地上受伤致残,妈妈离家出走,奶奶去世多年,爷爷七十高龄且身体多病,家境每况愈下,三口人的家,重担全落在了陈敏小小的肩上,洗衣、做饭、农活什么都干,喂猪、放牛也是她的事,哪里有时间复习功课呀。王卓一边帮着陈敏做家务,一边和她聊起天来,孩子毕竟是孩子,不一会,小女孩,居然第一次在老师面前笑了起来。那一刻,王卓终于明白,家访,到学生家中去,对一个老师教好书育好人多么重要,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多么重要。也在那一刻,王卓打定主意:即使腿脚再不便,我也要将家访进行到底!陈敏的家,王卓一共去了五次,孩子的成绩也在一次次上升,脸上终于洋溢起了开心的微笑。看着陈敏开心的样子,王卓腿脚虽然酸软,心里却甜,这一刻,他第一次体会到了为师之快乐,为师之幸福。到今天,王卓的足迹遍及文崇的山山水水、家家户户,多少个下雨天,他冒雨在山间跋涉;多少个焦阳下,他汗流浃背,几乎昏倒。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分付出一分收获。一学期结束,王卓所教班级学生成绩名列学校年级第一。家长纷纷说,王老师,把孩子交给你,我们放心了!王卓只是咧着嘴笑着,什么也没有说,他知道,自己的从教生涯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困难还很多。那年,他二十五岁。因为工作出色,因为信任和尊重,中心校多次想把他调入中心校均被婉拒。在幺店村小,寒来暑往,春夏秋冬,王卓一干就是8年。
2003年9月,文崇二校缺乏英语教师,王卓被调入中心校,赶鸭子上架,由一名小学教师转型成为了初中英语教师。英语教学对他来说,真是一片空白,困难和挑战摆在了他面前。王卓常常是晚上在家里自学,一遍遍听录音、记单词,练口语,平时,他主动向身边的其他老师请教,周末则到达县或 渠县 买来厚厚的一堆英语资料书籍。2005年,参加达师专英语专业函授进修。现在,别看是半路出家,王卓却是学校的英语教研组组长了。
在中心校工作以来,王卓一直担任初中英语教学工作,同时兼任班主任。一如既往,每天起早贪黑为学生辅导,在运动会上,给他们助威加油;在唱歌比赛中,与同学一起选歌、练歌;在作文比赛中,加班加点地为孩子们辅导。“因为爱,所以爱”。学生王巍,个性顽劣,在文崇中学与同学打架被老师批评而转学至达三中,又因与老师打架被学校退学,没办法,家长找到了王卓。王巍一转学进班,开始还中规中矩,没几天就现原形了,一会这个同学告状,一会又和其他同学发生摩擦,王卓找来几次交心,王巍根本一个字也听不进去,甚至后来科任老师也反映王巍一天不进课堂中课,反而变本加厉成天在操场上打篮球。“咦?打篮球?”王卓突然眼睛一亮,有了。于是,他马上从街上买来一个篮球,把王巍叫到办公室,“你喜欢打球,就一定要打好!”然后,轻轻地把篮球交到王巍手里。这个调皮的孩子,脸涨得通红,冲着王卓敬了一个礼,就跑出去了。从那以后,孩子彻底变了,变得聪明懂事、遵守纪律了,也会关心别人了,偶你还帮帮这个、帮帮那个做事,后来还当了班上的体育委员呢!
王卓就是这样,默默无言,在文崇这个遥远的山乡,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王卓就是这样,拖着一个残疾的身躯,书写着一个大写的人。他一心扑在教学上,岁月的磨砺使他看起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他把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上,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成绩优异,深受学生的尊敬、家长的欢迎和社会的广泛赞誉,班级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班集体”、“文明班级”、县级“优秀班集体”,个人多次获得各级殊荣,却无暇顾及家人。
“我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一位好老师,却不是一个好父亲、好儿子、好丈夫”,王卓常常为此深深自责。王卓1997年结婚,家在谭坝村时,妻子温小红一个人在家照顾父母和孩子,1998年,王卓在中心校分得了一套60平方米的住房,农村有庄稼,妻子常常是家里、农村两头跑。王卓从不做家务,每天六点起床带领学生晨练,除了三餐饭在家,其余时间都是在办公室和教室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教室、办公室、学生寝室三点一线,成了他一天的全部轨迹。2010年6月,父亲脑血栓突发,在达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正值临近中考,王卓为给班上心理紧张害怕的几个学生开导、减压,根本没时间到医院照顾护理,家里的大小事情全落在妻子一人肩上,妻子不堪重负,多次争吵。2011年7月,妻子一气之下,向法庭起诉离婚。当法庭的传唤书寄到王卓手里时,王卓和妻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良久,他一把把妻子搂在怀里,夫妻俩竟然都失声痛哭了。1995年参工以来,村小一个人教一个班,王卓根本没有时间照顾父母,2010年10月,父亲病逝,母亲只身一个人在老家,虽然只有三公里路程,他一年也很少回家看望老母亲。偶尔有时间回去,看见母亲两鬓逐渐增多的白发,王卓心里很不是滋味;女儿17岁了,在达州上高职,从小到大,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他关心很少。王卓常常想,孩子低年级用不着辅导,总想孩子还小,等到高年级时再说,可到孩子上高年级时,却还是没时间辅导。记得有一次,女儿数学考试不及格,王卓被老婆狠狠数落了一顿。当天放学,王卓回家准备给女儿辅导,突然急促的敲门声传来,开门一看是学生家长,家长要带孩子回家,不让孩子读书了,问其原因,原来是夫妻吵架、闹离婚。王卓对女儿说:“孩子,我一会儿就回来给你辅导……”,等去学生家里劝解,问题解决后,回家已经是深夜十二点了,书依然翻着,女儿居然趴着桌上睡着了,王卓一个人坐着女儿旁边,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这个家,我真的是亏欠太多了……”
19年来,王卓默默无闻,始终践行着最初的承诺;
19年来,王卓没有一句怨言,虽然身残,但却坚毅、乐观和执着。
19年来,王卓更象一个行者,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应该怎么活,做人应该怎么做。
“是他,是一大批像他一样的老师,选择了乡村,选择了坚守,不慕虚名,不事张扬,撑起了一方乡村的教育”,学校校长郭江如是说。
“王卓同志是一位智慧、慈善而坚韧的老师。一直以来,他用丰富的知识浇灌学生,用朴素的语言教育学生,用真挚的情怀关心学生,用严谨的班风规范学生,对学生爱而不腻,严而有格……”教导主任陈荣深情地说。
“王卓老师最令我佩服的还是他的执着和坚毅。他认真执着的态度和坚韧的意志品质打动了我。是他培养我长大,是他教会我做人。”罗嘉琳是王卓教育培养的学生,2011年从达师专毕业通过招考进入文崇二校,提起老师王卓,她总有说不完的话。
“王老师为学生着想的远远不是一时的成败、一朝的得失,他为我们想得更远,为我们编织了美好的梦想。”王卓的学生如是说。
……
纵然身残志弥坚,三尺讲台洒热血。
夕阳西下,王卓再次踏上家访的道路,在偏僻的文崇,在天边,云彩下,王卓更象一个追梦人,他蹒跚的脚步,艰难的背影,让我们心头一热,学生有了他们,是学生的幸。学校有了他们,是学校的福。振兴 渠县 教育,我们正在路上……(王长青 刘 逊 张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