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干部“住读”住出好形象
“干部‘走读’治得好,群众办事方便了,进村入户作指导,扶贫帮困送温暖,群众拍手好称道……”3月20日, 渠县 贵福镇园井村党的群众路线宣讲活动举行,一首自编自演“治理干部走读”快板表演引得群众拍手叫好。
2011年10月以来, 渠县 大力整治乡镇干部“走读”,使“走读”干部成为“住读”干部,而且“住”出好形象,“干”出好成绩,“走”回到了群众心里,受到群众点赞。
管住腿 用制度杜绝“走读”
“干部‘走读’,表面上看来,只是一个简单的安家问题,但其实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庸、懒、散’的作风问题。长此下去,就可能脱离群众、‘走’失民心。” 渠县 县委书记王善平说:“‘走读乡官’岂可不管?”
针对干部走读问题,2011年10月, 渠县 县委下发了《关于切实解决乡镇干部“走读”问题的通知》、《关于确保乡镇干部“住读”促进乡镇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廉洁运行的意见》,明确要求乡镇所有在编在职干部每周星期一到星期四必须住在乡镇,建立“三访两学一交流制度”和推行“一线工作法”,每周至少3天下到村、社区,了解群众意愿,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题,用实际行动搭建了干群“连心桥”。
为确保取得实效,县委成立4个督查组依托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网络平台进行“电话点名、视频核实”,并通过突击暗访、现场点名、查阅假条、设立“干部走读举报箱”等方式,不定时开展实地督查。2011年以来,全县处理干部20余名。
住下来 群众办事更方便
干部安心住在乡里,群众办事就方便了,不仅白天一找一个准,就是晚上也敲得开干部的门。3月10日晚上8点, 渠县 中滩乡宋岭村村民王小明从城里下班后赶到乡上,开具未婚证明材料。如果在以前,他为此要请上半天假。
“通过‘住读’,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了转变,有效扭转了群众办事人难找、门难进、事难办的局面。群众的赞许也比以前多了起来。”中滩乡党委书记何世界深有感触地说,“群众的赞许,让大家感到了工作的价值所在。”
为让干部安心住下来, 渠县 千方百计改善食宿条件,新建职工伙食团,设立“职工之家”,配备了电视、电脑、棋牌、书报等各种设施,每天晚上八点半到十一点对“住读”职工开放,积极开展“四夜”活动(夜学、夜谈、夜访、夜议),让每位“住读”人员有一种“家”的感觉,全力营造安心、舒心、栓心留人的环境。
“实行‘住读’后,感觉真是从容了许多。工作的宽度、厚度、深度都增加了!”说到住读心得,千佛乡党委书记吴华涛由衷感叹。
沉下去 服务群众促发展
“老张!老张!”淅沥春雨中,深一脚浅一脚走过来两个人。正在田头忙活的李渡乡金锣村村民张明建一看:这不是乡上的陈书记和周站长?
“这两天要大幅降温,要注意秧床的保温和排湿……”“去年种的冬洋芋长得怎样,上市没?”陈健顾不上歇息,就在老张的洋芋田边四处转看。
“冬季按你的指导,盖了膜,施了农家肥,长得好着呢!月底就可以上市了,估计这一亩多收入3000块不成问题”,老张让陈书记和周站长看绿油油的洋芋苗。看完老张的洋芋田,陈健仍不忘叮咛:“现在正是买农药化肥的时候,证号不全的,或者标签残缺不清的产品都不能购买!”
时到惊蛰,正是春耕最忙的时候。奔波在田间地头的干部不只是陈健,跑田坎,进院坝,是 渠县 乡镇干部的常态。“现在,乡干部经常来村里,看看这,问问那,摆摆‘龙门阵’,我们有困难和想法,也愿意给他们讲,他们的工作,我们都全力支持。党的干部又‘走’回了我们身边。”张明建说。
干部作风的改进,不仅赢得了民心,也增强了干部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和团结共事的凝聚力、向心力,乡镇领导、包村干部经常在田间地头、村落院坝与群众交谈,和当地贤能交朋友,共同谋划村组建设,召开群众会、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全县迅速掀起了走基层办实事促发展热潮。2013年, 渠县 新建新村聚居点143个,新建农建综合示范区2万亩,新植黄花、花椒、柑桔、核桃3.86万亩,特色产业基地拓展到90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8374元,同比增长13%。(吴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