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成鸡肋 亚运会如何自救
四川在线仁川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薛剑) 空旷的看台,仅在亚运场馆周边才会有的亚运旗帜、宣传标语——正在韩国仁川举行的第17届亚运会似乎与这座城市无关。而遭遇的硬件、混乱的管理,实在让人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曾经举办过奥运会、世界杯的国度。仔细想来,对于一项赔本却赚不到吆喝亚运,实在让人愿意付出更多。渐成鸡肋的亚运会,该如何进行自救。
“都教授”救不了亚运会
本届东道主一直借助“都教授”等韩流攻势在海内外宣传造势,尤其是在拥有无数《星》粉的中国。但看着锣鼓喧天,实际少人掏钱,亚运会开幕几天了,可是组委会还在为砸在手里的门票头疼。据报道,截至21日全部门票只售出了五分之一,这还是连续促销、各种优惠之后的结果。连号称“韩星总动员”的开幕式门票也在大甩卖后才解除票房危机。舆调显示,韩国超八成民众对亚运会漠不关心。中国的情况要乐观一些,但据某门户网站的调查,仍有三成以上的民众觉得亚运会“没什么好关注的。”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仁川街头随意采访时,惊讶地发现,景点外的小商小贩有的竟然不知道仁川举办亚运会,民众都不知道,仁川亚运会的投入程度可见一斑。一圈内人士表示:“接下来的亚运会都将面临关注度不够,赛事日渐鸡肋的问题,现在的一些世界顶级运动员,都选择放弃亚运,且这是大势所趋。”北京奥林匹克俱乐部总经理王琦也认为,亚运会受冷遇是必然的,随着全球高水平职业体育的发展,亚运会渐成“鸡肋”。
不过在亚奥理事会终身名誉副主席魏纪中看来,韩国大众对亚运会关注不够主要是由于8月韩国大选以前,韩中央政府对亚运会的宣传推广不力。他强调,各国和地区参与热情很高,报名运动员已近1万人,为历届新高。可就在前不久,越南政府宣布,越南放弃主办2019年第十八届亚洲运动会资格——亚运会渐渐沦为鸡肋,已经没有什么国家(地区)愿意接办这一赛事。
如何自我救赎
不是放弃办亚运会,就是敷衍办亚运,亚运会逐渐边缘化的现状让亚奥理事会是否应该考虑一下亚运会的未来走向了?关注的人越来越少,比赛的组织工作越来越混乱,赞助商自然也就逐渐远去,长此以往亚运会最后就只能走入死胡同。
那么亚运会如何自救呢?北京奥林匹克俱乐部总经理王琦给出的答案是——抢头条,找卖点。要引起关注,就要看能卖给观众什么:明星,还是高质量的赛事,或是猎奇?王琦认为,中国对亚运会有着独特的情节。“中国重返国际体育大家庭后,是从亚运会开始再度迈向国际体育舞台的。1990年北京亚运会是中国举办的首个洲际以上的综合大赛。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情感寄托越来越少。”他表示,在全球体育职业化的趋势下,除了奥运会这样无可替代的全球综合赛事外,区域性的综合赛事前景都不乐观,由于越来越多高水平的单项职业赛事抢占了分类市场,亚运会已无太大观赏性,没什么好卖点了。
但魏纪中说,把更广泛的非奥项目吸收进来,让更多的人参与,这就是亚运会的品牌价值;亚运会的定位就是办成亚洲最有影响力的综合性运动会,不奢求全世界关注。但他也承认,“卖点在哪里,亚奥理事会还在探索”。
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看来,竞技的卖点不足,就需要发展别的卖点,亚运会可朝着特色、东方、节庆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举办体育旅游节、商品展销会、贸易洽谈会、博览会等活动,以赛办节,以赛办展、以赛办会。与文化、旅游、会展、商贸相融合,才能拓展全球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