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渠引得活水来 满栽满插无水忧 达州市春灌工作成效显著

11.06.2014  12:15

    “今年好啊,渠道通畅了,我们全村多年无望栽插的高榜望天田都栽上了秧苗,大春生产用水再也不愁了!”达州市宣汉县上峡乡柏树坪村支部书记曾蔚一边忙着田间管理,一边向笔者吐露心中的喜悦。
    柏树坪村的变化得益于达州市大力开展的清淤排障惠民行动。今年来,该市把渠道清淤排障作为服务“三农”的头等大事来抓,及时组织完成渠道清淤2033公里,修复水毁工程1069处,为春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止6月10日,全市水利工程春灌保栽供水 3.91 亿立方米,259万亩稻田的大春栽插工作已圆满结束,如期关了秧门。

政府发动 高位推进聚合力

    为了确保清淤排障工作的有序开展,达州市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财政、水务、农业等多部门参与的清淤排障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做好全市冬春农田水利工程整治维修管护工作的通知》,把灌区渠道“卡脖子”疏通、“最后一公里工程”建设和渠道清淤排障列为重点,纳入重点督查事项,每周一统计,每旬一检查,每月一通报。
各县(市、区)制定了详细的渠道清淤维修计划,积极做好宣传、发动、指导和检查上报工作,并组建督查组对辖区内渠道清淤排障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强力推进各项工作。
    同时,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制定了渠道清淤排障财政补助政策。宣汉县在安排灌区渠道清淤排障的同时,县政府常务会决定,县级财政每年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以及整治维修并制定了补助标准。渠县每年安排3000万元奖补资金,专项用于补助农村通过“一事一议”维修整治的小型水利工程,并制定了补助标准。万源市财政对改造机电提灌站每座补助1万元,渠道清淤每公里补助2000元。

服务主动 多方参与带民力


    水务部门上下联动,各方履职尽责,有力推动了春灌工作顺利开展。春节过后上班第一天,市水务局就召开了清淤排障工作部署会,并抽调工程技术人员组成7个工作组,每组由1名局级领导带队,分赴各县(市、区)全程进行技术指导,严把施工质量关。春灌期间,市、县水务部门派出工作组深入灌区蹲点指导春灌,协调跨区域用水调度,并实时掌握用水动态,为灌区因时因地制宜、及时灵活调整供水方案提供了准确信息。各水管单位和灌区乡镇村社定段、定人、定岗、定责24小时巡渠,协调用水矛盾,处理水事纠纷,确保每一滴水全部用于灌田栽秧。
    用水协会搭台,群众主动参与,是今年灌区渠道清淤和灌溉管理的一大亮点。在达川区明星水库灌区,新成立的麦里垭农民用水者协会,采取村民自愿申请加入协会的形式,通过组织村民参与灌溉管理,组织农户合理供水、用水、配水,维护灌溉渠道,避免了争水、抢水,杜绝了人情水。去年以来,在用水户协会的组织下,先后对灌区治理投工2600个,清理维修渠道2.4万米,彻底解决了灌区内的支、毛、斗渠由于年久失修、毁坏严重问题。

项目带动 突显效益挖潜力


    去冬以来,达州市在抓好渠道清淤排障的同时,以国家投资项目为支撑,加快推进“小农水”重点县、“五小”水利项目、中型灌区农业综合开发节水改造、末级渠系改造等项目,充分挖掘水利工程潜力,着力改善农田灌溉条件。
    “今年,全村整治和新修的水渠有12.7千米,整治山平塘4口,新建蓄水池3口,维修改造泵站1处,为全村两千多亩稻田用水提供了可靠保障。”万源市庙垭乡云程村村主任张传国说,该村地势较高,水利设施建设薄弱,农民基本上是“靠天吃饭”。“现在好了,有国家项目扶持,今年我们村上马了一批‘小农水’项目,提升了老百姓稳产增收的信心。
    通过水利项目的实施,有效弥补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历史欠账多、农田水利相对落后的“短板”,为春灌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据统计,去冬今春达州全市已累计投入资金9.85亿元,投入劳动工时801.8万个,修复水毁工程1609处,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2座,完成堰塘整治484处,新修和加固堤防18.88公里,清淤沟渠1079.27公里,新增有效灌面7.97万亩,发展节水灌面7.05亩,改善灌溉面积11.65万亩。


发布者: 信息中心 李  
全国首家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基地在成都挂牌成立 并面向全国发布课题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成都重点抓好公园水利厅
我省结束防汛应急响应
    根据金沙江堰塞湖险情变化,水利厅
金沙江干流发生山体滑坡壅塞河道(续报八)
    14日10时,堰塞湖水位较最高值下降超30米,坝前水深约25米,蓄水量约0.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