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小学选清洁委员 70多个候选人0人报名
本周一是一年一度的少先队建队日,也是成都实验小学明道分校学生干部竞选的日子。从各班竞选中胜出的优胜选手,需要一一登上校级演讲台展示竞选梦想和“施政纲领”,以竞聘校内20多个校级少先队干部称号。然而,让老师们意外的是,70多个候选人,无一人竞选“清洁委员”。
“不好听”、“不像干部“、“做的工作不能反映和体现自身特长”是孩子们不竞选清洁委员的原因。这些10多岁孩子的思维里,早已投射下了成人世界的影子。
成都商报记者 汪玲 摄影记者 卢祥龙
致家长/
别轻易鼓励孩子当班长
还记得你们小时候当清洁委员的威风吗,可以安排值日顺序、指挥小伙伴打扫教室楼道,让校园变得洁净又美丽。
而现在,你们的孩子已经“不爱劳动”了。也许因为你曾鼓励他“要争取当上班长哦”,他们想努力实现你的目标,为学习委员、班长之类的岗位而努力,而“清洁委员”却无人问津。成人世界的权力追逐,已投射在小学校园。
致学生/
劳动是一件光荣的事
也许“清洁委员”是一个略显寒碜的称呼,但老师说了,从岗位设置和分工来看,清洁委员反而更重要。劳动,无论在任何领域都是一项优秀的品质。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而立志做大事,勤劳是最最基本的前提。
现场
70个娃娃竞选干部
清洁委员无人竞选
你在竞选哪个班干部职位?
学习委员 16人
宣传委员 15人
文娱委员 10人
体育委员 7人
组织委员 5人
纪检委员 3人
清洁委员 0人
成都实验小学明道分校的大队委竞选每年都设定在建队日当天,这天,孩子们悉数登台,展示才艺、模拟就职演说。台下的评委既有老师也有同学。然而,这次一天竞选下来,评委之一、老师李茂渊却敏感地发现,竟然没有一个同学竞聘“清洁委员”。
记者翻开70位候选人在竞选前填写的申报表格,最热的竞聘职位当属“学习委员”,共有16人竞争,其次是“宣传委员”,有15人报名;想当大队长的2人;瞄准副大队长职务的有12人;被称为艺体排头兵的“文娱委员”、“体育委员”也比较热,前者10人竞选,后者7人报名;相对冷一些的岗位是“组织委员”和“纪检委员”,但分别也有5人和3人报名,唯独“清洁委员”的竞选者是“零”。
“‘清洁委员’很少有人愿意干,这是历次校内竞选都存在的现象,而无人竞选这还是这么多年来头一次”。学校大队辅导员田纳老师对此也很无奈,她只好苦笑着说,“大概是同学们一听清洁委员就觉得是专门打扫卫生的”,但在她看来,其实从岗位设置和分工来看,清洁委员反而比大队委、学习委员、宣传委员等岗位更为重要。因为清洁委员是负责校内各教室的清洁卫生督查的,有时也会组织一些活动,组织大家重视校园环境,如果没有这个岗位,校园卫生就会受到影响。倒是“学习委员”有点像是个“闲职”,只有全校组织大型的活动时,才会需要他们参与,写一些报道、组织同学等,“不过听起来显然要高大上许多”。
调查
30个学生随机答问
清洁委员无人想当
你最想干哪个班干部职位?
(随机调查30小学生)
学习委员 11人
纪律委员 10人
班长 5人
音乐委员 2人
体育委员 2人
清洁委员 0人
孩子们为什么不竞选清洁委员?在其他中小学,“清洁委员”遇冷的现象也普遍存在。记者昨日随机选取了实验小学、少城小学、草堂小学、磨子桥小学、科华中路小学共30位小学5、6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
六年级的小谭说,因为清洁委员听起来就像是每天打扫卫生的,这个岗位不能让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得到施展。
五年级的小莹说,自己二年级时当了班里的清洁委员,过年时,一说出口,叔叔伯伯们都说:“啊?清洁委员啊?下次咱们加油当班长哈!”
“听起来也太寒碜了”
六年级的小苏则表示,学习委员代表着学习成绩最优异的象征,听起来就好听,而清洁委员听起来也太寒碜了。而且每天参与检查清洁卫生也非常花时间,会影响自己的安排。
一位受访的男生告诉记者,在他心里“只有班长、学习委员、组织委员才像干部,清洁委员就是个打杂的”。
无独有偶
“90后”研究生不帮老师擦黑板了
无独有偶,昨日四川大学文新学院教授谢谦也在微博上发出对90后研究生的调侃,其中内容也是指向“劳动”。谢谦称,上周他与历史文化学院一位教授说起“90后”研究生和“70后”、“80后”研究生的区别,两人最后的结论居然是———“没人擦黑板”。
谢谦回忆,“大概从前年开始,课间休息去卫生间抽烟,回到教室,黑板依然如故,只好自己擦”。一边擦黑板,谢谦也一边想,“学生为老师擦个黑板就这么艰难吗?”擦黑板本是小事一桩,但谢谦认为,从中体现的是新一代学生更为复杂的人情世故和世俗纷扰。
<<这个问题,学校已有对策
取消三道杠 干部变志愿者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班主任把学生们爱竞聘的岗位分为两种:一种是像“学习委员”、“班长”这类,“因为他们的称呼已经内化成为一种班级最优秀学生代名词的岗位,这类岗位实际干的工作少,但享受的荣誉更多;另一种就是像“组织委员”或“纪律委员”这样“手握实权”又不会太累的岗位。
为了让学生们重视“清洁委员”,这位班主任给清洁委员也赋予了扣罚其他同学操行分的特权,比如哪个小组打扫卫生时不够认真,清洁委员的打分将立即影响小组的整体评分。“这一招还比较有用,虽然清洁委员仍不是大多孩子们的首选,但毕竟不抗拒了”。
“从小不爱劳动、热衷于当干部、不愿意主动付出,这样的孩子能承担起中国的未来吗?”针对孩子们不愿意当清洁委员的现象,成年人也表示担忧。昨日,记者随机采访了5位初中老师,他们纷纷表示,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学生已经表现得比上一代更为功利化。
“实际上,孩子们的选择并没有对错之分,这都是成人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投射”。实验小学明道分校校长周学静说,孩子们内心都希望去争取更趋于理想化、更好的生活和岗位,这一点是每个人的权利,不分对错。但为了争取这些而放弃了接地气的务实行动就有些危险了,这就需要教育去引导。
为此,实验小学明道分校从今年起将取消三道杠,淡化孩子们对于“干部”的认识。同时,改革学校大队部设置,撤销学习委员、宣传委员、大队长、清洁委员、文娱委员、体育委员等岗位设置,统称为大队部“志愿者”,学生们自主申报可以为学校做些什么,可以为同学提供哪些服务,再按申报安排志愿服务项目,让这些优秀学生不再被“干部”这个称呼左右,先学会志愿者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精神,让孩子们明白每一个岗位都需要付出务实劳动,都值得被尊重。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编后
小学生染大官瘾是大人的“病”
听说过“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的训诫,却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相反的一幕。小学生争当学习委员,没人想当清洁委员,希望“从小做大官”。
一个30小学生的调查还发现,在希望当班干部的小学生当中,更多的人渴望光鲜而非“寒碜”的职位。原因是:“班长、学习委员、组织委员才像干部”“清洁委员听起来就像每天打扫卫生的”等。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看看孩子们高度一致的“当官”选择,和童言无忌的“当官”理由,却让人怎么也笑不出来。在他们眼中,“当官”,俨然成了“位高权重钱多责任轻”的代名词。他们选择“当官”,更多的是艳羡“官员”只讲权利、不讲责任义务的好处。因此,与其说这些孩子具有一颗上进的心,还不如说他们打小就被养成了一种不良的为“官”意识。
孩子们这种念头的产生,不能不说是受到成人的影响。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处处感受到一些官员的特权做派,而权力不受监督的现象也不少。要想挽救那些身染重度“官瘾”的小学生,成人很有必要先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