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书记陈旭:将选派优秀人才到四川挂职

17.08.2014  09:29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 本报记者 毛漫丁 摄

——专访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

□本报记者 江芸涵

与清华大学在川选调生座谈、见证省校战略合作协议签署,考察成飞公司、东方电气等企业和单位,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在川的行程始终关注科技与人才。8月15日,我省与清华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陈旭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

谈科技创新、谈人才交流,陈旭毫不讳言清华有很深的四川情结。在清华实践“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在四川实施“三大发展战略”的重要节点,清华与四川加强合作是双赢发展。

清华一直与四川高校和企业有合作

记者:早在2000年,清华大学就与四川省政府签署经济合作协议。事隔14年,清华与四川再次牵手,如何看待这次省校战略合作的意义?

陈旭:此前,清华一直与川内的高校和企业有合作,比如在雅砻江建立了世界最深的暗物质实验室等。此次合作是更为全面的一次合作,涉及战略决策咨询、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教育、干部人才交流培训等多方面。在我看来,充分发挥清华在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促进四川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也是清华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清华的开放面向国际和国内,就是要走出大学校园办大学。跟省(市)的战略合作,对于清华提高学生培养的针对性和科研的针对性,提高服务地方的能力和水平,从清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角度而言是重要的节点。而四川目前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根本在科技创新。可以说,清华与四川是一拍即合,双赢发展。

在四川定向转移和孵化一批科技成果

记者:清华大学如何发挥专家众多、人才荟萃的优势,帮助四川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陈旭:在新一轮转型发展中,清华将围绕四川重点产业和领域,和四川省适时共建清华大学在川综合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组织申报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973”计划、“863”计划、支撑计划等重大科技项目,共同破解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难题。我们鼓励清华大学优势学科团队与四川省重点高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校企联盟”,共建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

结合当前新型的战略布局和技术需求,清华将重点在能源、新材料、机械制造、航天航空和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与节能环保等优势学科领域,选择并推荐一批高质量的科技成果、重大产业化项目,与各地及相关企业开展对接,为企业发展服务。在四川省有条件的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建设清华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专业分中心,定向转移和孵化一批科技成果。

四川是清华毕业生就业较多的地方

记者:您此行非常专注在川的清华选调生,对他们寄予厚望。未来,清华将如何帮助四川提高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水平?

陈旭:人才是基础。清华近年输送包括选调生在内的毕业生来川就业发展,2009年至今已达700人,四川是清华毕业生继“北上广”之后就业人数最多的地方。同时,我们也输送和支持学校的优秀教师和高层次人才来川开展项目合作,比如程京院士在成都温江的国际医学城等项目,是科研成果的落地孵化。

近年来清华在四川的招生计划不断增加,有不少清华的老师也是四川籍的,这种与四川的特殊情结必将推动省校的人才交流合作走向深入。我们鼓励和支持高层次人才与四川省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效科技合作机制,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或高级专家科研工作站,鼓励和支持学科领军人才担任四川重大科技项目、人才培养引进项目的评审专家。

在干部交流和培训方面,清华大学将选派熟悉工业经济、金融投资、城市规划与建设、水利工程、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的优秀人才,到四川各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心城区(城市)、经济强县、有关企业、科研院所、农业产业化基础较好的县挂职。举办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专题培训班或研修班,对四川各级中青年党政领导、经济部门领导干部和企业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