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模拟排水管网 找出城区22个易淹区51个易淹点

22.01.2014  18:30

  暴雨从天而降,它将流向哪里?在我们看不到的地下管网里,哪些节点正成为雨水排不赢的堵点?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从市规划局了解到,该局历时一年多编制的《成都市中心城建成区排涝能力提升规划》(下称《提升规划》)完成,该规划首次大规模诊断出中心城区内涝成因和雨水排水系统薄弱环节。通过仿真技术,锁定三环路内22个易淹区、51个易淹点位。

  2011年7月3日晚7时,中心城区最大降雨量达215.9毫米。“6座下穿隧道和40余条主干道被淹。”市政设计研究院设计二所的陆工回忆,“假如这215.9毫米降到人民公园和羊市街片区,会是怎样一番景象?”陆工使用一套仿真模拟技术推演,最后形成的平面图上显示,该片区不少街巷已被红(50年一遇)黄(百年一遇)两色占领,淹没范围涉及陕西街、金河路、东城根街、西华门街、老东城根街等街巷。

  雨水为何排不出去?通过系统进一步模拟该片区雨水排水管网的分布情况,陆工发现端倪:其中一条排水管道竟沿着人民公园,从少城路绕到金河路、方池街和包家巷,像走迷宫一样绕了个大圈子,“这会严重影响排水速度,水在管网里跑不起来,自然就会出现内涝。”陆工在仿真系统中,对该片区11个隐患点位进行“改造”,包括连通下同仁路-金沙桥街雨水管道、局部改建小南街雨水管道、新建人民公园雨水调蓄池等措施。

  令人眼花缭乱的整个推演过程都是在电脑上完成的。但它们又不止存在于电脑上。当年7·3暴雨后,人民公园-羊市街片区地下排水管网已做过一些改造。事后发现,实际改造点位与仿真系统纠错点位一致。

  事实上,雨水排水仿真模拟技术在欧美、日本的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建设中已有广泛应用。据了解,目前市规划局通过这套新技术,已确定出22个易淹区,51个易淹点。该局已对曹家巷片区、人民公园-羊市街片区、衣冠庙-新光路片区等5个易淹区做了工程措施,余下17个易淹区和点位的改造工程方案将在未来两年内全部完成。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