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发自内心兴趣的学习才是读书之道

11.11.2013  17:39

今年读书月出现了一个新现象,那就是人文社科类书籍销量走高。中心书城相关负责人表示,人文社科书籍这两年开始销售量不断上升,一些书没进几天便已售空,一些以为“卖不动”的学术著作销量也颇为喜人。笔者看到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等书籍都摆在了畅销书之列。很多读者簇拥在人文社科书架前,兴趣盎然地翻阅着图书。

曾几何时,很多深圳青年热衷于阅读实用类书籍,比如炒股、财会、营销类的图书就卖得很好。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城市里,不少人读书的目的很直接,就是提高技能,学习赚钱,赚更多的钱。至于人文社科类图书,因不能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而被戏谑为“无用之学”,相对而言有点受“冷落”,销量远低于实用类书籍。只读“实用之书”,尽管可以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却对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内在修养上没有太大帮助。

近年来,人文类书籍受到了越来越多深圳读者的喜爱。随着物质的不断丰富,深圳人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在提升。很多读者在阅读中体会到,“无用之学”里面有大学问。就像庄子所言,“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人文社科是帮助我们解释世界的一类学科,它启发我们思考,促进我们进步,指明方向,陶冶心灵。正如作家王小波所说,“一个人仅拥有今生今世是不够的,他还要有诗意的世界。

功利主义的读书模式给自己带来的“副作用”,那就是掌握了技术,但缺乏大方向、大智慧、大视野。哲学家张世英说,“当前人心浮躁,关键在于‘功用’之‘用’的意识太强。”要克服这一点,就需要多看看人文社科类书籍,了解历史、哲学、政治学等问题,站在更高层面看待世界。如今,深圳越来越多读者意识到了这一点。

读书模式悄悄地改变,这意味着深圳读者的境界也在不断提升。以前是有目的地学,将读书看做是改善生活、提升收入的途径;现在是学习“无用之学”,将读书看做乐趣,为了陶冶身心、丰富知识面、了解社会。前者是“努力学”,后者是“爱学”、“好学”。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发自内心兴趣的学习才是读书之道。“无用之学”在深圳的走高,意味着深圳市民对人文社科类知识汲取日渐重视,意味着深圳学术气氛渐渐浓郁。而这,不正是城市文化底蕴提升的标志么?(马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