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座因热爱阅读而赢得尊重的城市

01.11.2014  16:41

  深圳:一座因热爱阅读而赢得尊重的城市

  我要评论

  2014年11月01日 10:39:52

  来源:深圳特区报

  我有话要说(0人参与)

  今天,第十五届深圳读书月将在中心书城开幕。

  中心书城,位于莲花山脚下、市民中心北侧,是承载着诸多读书月活动的“主场”,也是深圳全民阅读推进中的一个“硕果”。

  一座只有30多年建城史的年轻城市,15年来坚定不移地推动全民阅读;一座因发展速度闻名于世的经济特区,把最好的位置留给了中心书城、深圳图书馆这样的“文化院落”,让城市CBD有了新的解读——B也可以解读为Book即“”。

  今年读书月,恰逢深圳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一周年。深圳,是全世界迄今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因为热爱阅读,所以赢得尊重。这一切,与读书月有关,与2000年11月1日这座年轻城市“开全国风气之先”推出的大型阅读文化节庆有关。

  从古至今,读书是一种散发着文化芬芳的文人雅事,而在深圳,阅读不仅是众多市民的个人乐趣、生活方式,亦是一座城市高贵的坚持、执着的坚守——

  15年来,深圳读书月举行了约4000项阅读活动,参与人数从首届的170多万人次上升到第14届的千万人次,被市民和专家亲切地比喻为“精神文化的盛宴”和“城市文化的狂欢节”,而媒体的评价是:创造了全民阅读的“深圳奇迹”。

  时光荏苒,深圳读书月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和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重要载体。在刚闭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写进了公报,而深圳首次提出“文化权利”,始于首届读书月。

  深圳读书月,开全国风气之先——

  这是经济特区在文化路上的先行先试,更是一座城市高贵的坚持

  首届深圳读书月,启幕于世纪之交的深圳,而深圳阅读热潮的涌动由来已久。

  深圳图书馆老馆长刘楚材珍藏着一张1988年的《人民日报》。在报纸的图片新闻上并排着两张照片:一张是国内某著名图书馆“门前冷落车马稀”,另一张则是深圳图书馆门前人们排着长队。鲜明的对比,让人印象深刻。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在1996年11月8日,当深圳书城暨第七届全国书市盛大开业,5元入场券竟被炒到80元,当天前来参观购书的市民多达10万人,这个曾被别的城市认为是亏本买卖的全国书市,在深圳却受到空前欢迎,十天销售额2177万元,一举创造了购书量最多、订数最大等7项全国纪录,成为历届书市之最。

  这座移民之城汇聚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快速发展的城市意味着各种机会的涌现,但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无数移民带着梦想来到深圳,他们实现梦想的希冀、对知识的普遍渴求,成为20世纪80、90年代深圳图书馆和书城蔚为壮观的阅读盛况的社会根源。

  “市民的读书热情和求知渴望,引发了我们的深深思索——作为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我们应该在市民阅读行为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呢?也许,举办专门的读书活动,正是一条绝佳路径。”时任市文化局副局长、现任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在回忆读书月的创办时说,“当时,媒体的声音出来了,市政协委员刘楚材的提案上来了,与我们的设想不谋而合。

  2000年11月1日,深圳首届读书月启动。中央媒体评价,“创办读书月,是深圳的一大创举。

  “创举”的可贵之处在于,深圳读书月的诞生,是深圳一批有识之士以其卓越的想象力和高度的理想精神,为这个城市提供了一个美好的愿景并积极推动的结果,见证了深圳作为一个梦想之城,其理想在文化领域的延伸,显示了深圳这座经济之城在文化发展上的探寻及所留下的清晰印记。

  的确,深圳这样一个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闻名的城市,怎么会与文化、读书等“形而上”的风雅之事联系起来?在许多人看来,深圳可以敲响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可以缔造“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可唯独文化需要积累,哪有深圳的一席之地?

  可是,就是这座被戏称为“文化沙漠”的城市,在迈入21世纪之际,自信地亮出自己的猎猎旗帜,期待着通过阅读,久远影响城市的文化基因与走向。

  读书月的举办,成为这座城市努力改变城市的价值取向与文化性格的一个立意高远的文化实践,换种诗意的表达是——“在城市发展关键期,注入了沁人心脾的诗书之气”。

  就如同一个人的成长也有关键期一样,对一座城市而言,能否抓住文化关键期,最终决定着城市的格局和气象。读书月的举办,表明了深圳不急功近利的远大抱负,伴随着深圳人走过15年,用大气压制浮躁,用优雅驱除粗俗,在润物无声中滋养了人们的心灵,构建了崭新的城市人文风景。

  最深远的影响,在于观念。

  读书月创办之初,中国人的阅读率正处于低谷。在此背景下,读书月自2000年一路走来,持续了十五年,它所高举的阅读旗帜,极大推进了深圳乃至全国的全民阅读,可谓一种高贵的坚持。

  从每年的读书月主题中,可以读懂这种坚守的内涵,坚持的意义。

  从“建设公民道德,实现文化权利”到“阅读 进步 和谐”,从“实实在在读一本书”到“城市推崇阅读,阅读改变城市”,从“我阅读我快乐”到“文明公民阅读为荣”……或立足于阅读对社会的作用,或探讨阅读对人的影响,或如朋友般谈论如何享受阅读,既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又有清新的价值引领。一个个深刻的理念为读书月注入灵魂,决定了读书月的高度,获得广泛传播。

  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年时,深圳市民网友和专家学者共同推选“深圳十大观念”。“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和“实现市民文化权利”这两条与读书月有着深厚渊源的观念入选。

  阅读与城市和市民的血脉相连、相互砥砺,从中可见一斑。

  深圳读书月,成为文化狂欢节——

  这是“商潮不掩读书声”的从容,更是“云在青天书在手”的自在

  几天前,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向市民推荐了一本书《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并附上了推荐理由: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深圳是小平同志亲自倡导建立的经济特区。《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一书,生动再现了改革开放初期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具有很强的知识性、思想性和可读性……

  这并非王荣书记第一次荐书,去年读书月,他推荐的是《深圳梦——100个深圳人的成长史》,此前,他还推荐了《深圳十大观念》等书。

  “领导荐书”是深圳读书月正在形成的一个新传统。去年读书月期间,市、区、街道各级领导干部共推荐了100多本书,新华社报道——“父母官”与老百姓同读心仪之书,共享读书之乐,成为深圳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也可成为城市阅读的风向标。

  共享读书之乐,是深圳一道文化风景。读书月润物无声,让人们对书的感情不知不觉变得深厚——“一年一度,我们与书相约,同赴一个知识的盛筵;一年一度,我们与知识相约,共享一番读书的愉悦。以书为媒,我们与每年的11月结下深深的情缘;以书为媒,我们把每年的11月都变成了心灵的狂欢节!

  深圳市民已习惯了每年11月的到来。在秋高气爽的季节,城市似乎也放慢了步伐。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人们乐享心灵的狂欢。

  喜欢聆听大师演说的人们,不会错过读书论坛,多位名家大腕登坛开讲,与市民零距离接触;喜欢遨游书海的人们,有了“年度十大好书”名单和“藏书与阅读推荐书目”,选购图书就可按图索骥;喜欢舞文弄墨的人们,借助着各类阅读大赛一显身手、以文会友;喜欢阅读分享的人们,在家门口就可以领略读书月风采,读书月一直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社区、深入群众,把书香送到千家万户。

  “市民的文化狂欢节”,这是北大教授谢冕对读书月的生动比喻。他说,“深圳总像磁石一样吸引我,我喜欢深圳的文化氛围,市民读书的热情感染着我,他们把读书作为光荣而快乐的事情,我深深为之骄傲。

  商潮不掩读书声。每年一个月的读书月如同发电机,不断为城市的读书热情添薪加火。

  每天一早,深圳图书馆门口排满了等候进馆的长龙;每个夜晚,许多阅读场所灯火通明,而位于中心书城的24小时书吧从2006年11月1日开业至今,这家中国内地坚持了最久的24小时书店已有7万小时“不打烊”的纪录;每个周末、节庆,各大书城和图书馆里人头涌动;公园、海边、广场上、地铁里,随处可见捧书静静阅读的人们……

  人生风景何处寻,云在青天书在手。

  一组数字,可以读懂深圳人与书的情感——深圳人均购书量连续24年位列全国第一;深圳人2013年进馆2710万人次,常住人口平均一年进馆两次以上;公共图书馆总藏量达2823万册,人均藏量2.25册;深圳拥有公共图书馆640个,自助图书馆200台……

  读书月,实现了市民的阅读权利,让这座城市开始注重尊重每一个人的文化权利。而读书月的持续推动,也让实现文化权利的观念不断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利,系列的惠民工程、多样的利民举措、丰富的便民活动,让市民共享共创文化成果,城市里书声琅琅、琴声叮咚、创意勃发,文化清泉悠悠流淌。

  文化深圳,从阅读开始。在15年时光里,读书月不断为城市累积文化能量、优化人文环境,有血有肉的文化深圳展示出无尽活力。

  深圳读书月这样星火燎原——

  这是创意驱动的拾级而上,更是通往高尚路上的一路同行

  今年读书月,国学大师饶宗颐、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发来了贺信。

  两位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读书论坛嘉宾。

  深圳缺乏大家,可是,深圳读书月却依托读书论坛相邀诸多大家,在每年最美的季节与市民亲切相约、优雅相聚。

  听饶宗颐老先生谈“中国学术与人文传统”,听何祚庥院士谈“科学、人文与反伪科学”,听文化学者余秋雨“万里归来话人文”,听台湾作家龙应台谈“谁的城市谁的家”,听当代哲学思想家周国平聊“现代人的幸福观和财富观”……

  因为有了他们,市民得以有机会一次又一次地目睹名家风采,聆听大家声音,共享思想盛宴;因为有了他们,这座城市的阅读激情得以一次又一次的点燃,阅读目光得以一次又一次的凝聚。

  读书月在十年之际出了一本书《向阅读致敬》,致敬的就是这些为了读书月不遗余力奉献智慧的大家。

  当然,读书月要致敬的,不只大家。

  读书月是深圳的一种“先行先试”,通向高尚的道路上,深圳并不孤单,有众多期许,有无数力量,与读书月相伴相随。

  读书月拥有重量级的顾问团队:邀请老领导李灏、厉有为、李海东为总顾问,饶宗颐、金庸、陈佳洱、谢冕、余秋雨、牛憨笨为特别顾问。这些德高望重的顾问,一直与读书月风雨同行,他们的求学治学精神与人格魅力,为读书月增添了无限风华,他们也成为这一品牌自觉的传播者、真诚的推广者。

  金庸评价读书月:“对一个城市的认同开始于也着眼于对这个城市的文化认同。深圳因为读书月梳理了自己全新的文化形象和城市形象,使众多文化名人对深圳刮目相看。深圳,正在成为因读书而受人尊重的城市。

  著名作家陈忠实认为:“在提倡阅读文化方面,深圳为全国带了个好头。这座城市因读书而变得更加魅力四射,文化的元素让这里更加宜居。

  读书月,拥有特别的“编外力量”——媒体。

  多年来,中央媒体、省市媒体目光灼灼地关注着深圳人的精神生活,风雨无阻地以文字和图像持续地向这座热爱阅读的城市“致敬”。不仅如此,读书月许多活动,媒体都是策划者、组织者,深圳报业集团推出诗歌人间、年度十大好书评选等品牌,深圳广电集团潜心打造“读书月经典诗文朗诵”,本土媒体与本土文化品牌,是一种相得益彰的守望。

  读书月,在深圳有着广泛的参与力量。

  15年,读书月活动逐年攀升,活动主办者,来自各区各部门、来自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也来自民间力量,他们一起播撒读书种子,传递阅读价值,形成了政府与民间生动有效的文化互动。

  三叶草故事家族发起人李迪非常喜欢儿童绘本,2008年,她查阅深圳读书月资料时发现没有适合学龄前儿童的活动,就给组委会写了一封长信,阐述绘本对于孩子的意义。在组委会支持下,三叶草故事家族连续几年举办“全国绘本剧大赛”,自身也成长为颇具影响力的亲子阅读推广机构。

  如今,这片阅读沃土已涵养了100多个民间阅读组织,不仅在各自小圈子中轻松交流,还在读书月舞台上一展身手。在第十五届读书月,由民间阅读组织举办的活动占了重点活动的11%。

  读书月有一个最本源的力量——创意。

  创意,在于运行机制。读书月采取“政府倡导、专家指导、市民参与、媒体支持、企业承办”的运作模式,委托有丰富书业经验和较强文化推广能力的深圳出版发行集团为总承办;加大市场化运作,成功吸引众多品牌企业参与。

  创意,在于常办常新的策划。每届读书月的策划过程就是一个创意过程。专家、市民、媒体一起为读书月汇聚智慧与灵感。

  多年来,深圳首开全民阅读的先河,将崇尚读书、求学问道的新鲜风气输出到全国各地,读书月的经验、模式与阅读理念被60多个城市学习借鉴,越来越多的省市有了自己的读书计划、阅读活动……

  全民阅读渐成星火燎原之势,2014年3月,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倡导全民阅读”首次写进了国家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文化部部长蔡武说——“一个城市真正的气魄和精神,不仅体现在高楼大厦、经济发达,更重要的还在于文化,文化正日益成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他认为,读书月已成为深圳市文化建设的品牌,并在全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全国有不少地方学习借鉴深圳的经验,在推进全民阅读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深圳读书月成就全球全民阅读典范——

  这是一座城市的文明气象,更是彰显热爱阅读的民族气质

  这一幕,值得镌刻在中国乃至世界全民阅读的史册上——

  2013年10月21日,北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女士把“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证书颁发给深圳市长许勤,同时为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颁发了孔子奖章,对其在推动全民阅读、推动文化跨越发展以及中外文化交流中所做的贡献予以褒奖。

  “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城市关于全民阅读的最高荣誉。深圳在全民阅读中的“高贵的坚持”,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博科娃说:深圳是全球唯一获得这个荣誉的城市,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人对于全民阅读的重视和热爱。这个荣誉代表了中国人民热爱读书的形象。

  一个国家国民阅读率的高低,国民阅读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强弱,影响到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创造能力。

  城市推崇阅读,阅读改变城市。对个人而言,阅读可以提高修养,提炼智慧;对一座城市而言,阅读则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台阶,是塑造城市精神的基石。

  10年前,刘永是一名保安,工作之余他喜欢阅读并尝试着创作。2008年读书月,在首届农民工诗歌大赛上,他凭借自创诗歌《深圳,一个民工的时光志》荣获银奖,此后还落户深圳。后来,刘永调入读书月组委会工作,负责编撰《青工读本》。他说,“我一直感恩深圳这座书香之城,这座书香城成就了我的精神梦想,使我从一个草根农民工,成长为一个因阅读而受到一个城市接纳和尊敬的‘打工精神贵族’。

  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是一个日益深入人心的时代观念,而阅读,是最好的可持续发展。15年时光里,读书月的持续举办中,深圳人从知识获得力量、汲取智慧,书香潜移默化地雕塑着城市的精气神——

  通过阅读,一种尊重知识、崇尚文化、追求文明的文化气象正在这座城市里升腾;通过阅读,一种积极乐观、与人为善、和睦和谐的社会氛围日渐形成;通过阅读,深圳人一步一个脚印地构筑着自己的文化根基与知识底蕴,创造着一种高尚的城市文明样式。

  如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罗西先生所说,“对于一座城市而言,阅读是最有价值的投资之一。阅读之所以是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因为它无法被任何东西所取代,也无法被外界的任何力量夺去,它代表这座城市的气质和心灵,也是城市发展的支柱和动力。深圳能保持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她十多年来坚持推广全民阅读是分不开的。

  如今的深圳,在全球全民阅读版图上有了一席之地,更有着执着追求与雄心壮志。这雄心,是举办全球图书和知识产权深圳,发布“深圳宣言”提升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这雄心,是加大全民阅读国际合作,探索建立全民阅读国际平台。

  面向未来,深圳全民阅读的探索依然坚定、充满创意:

  今年读书月,将首次发布2014年度《深圳阅读指数报告》,以后每年公布一次;成立“深圳市全民阅读研究与推广中心”,进一步提升全民阅读专业化水平;召开《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专家座谈会,率先进行阅读立法,为全国提供阅读立法的深圳样本……

  “接力民族精神创造文明生活”是今年读书月的主题,是读书月面向未来的一个新期许。王京生说,读书的最终目的是塑造人格健全的人、提升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平、引领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希望民族的优秀精神,可以通过阅读得以接力、发扬、光大。

  时光荏苒,15岁的读书月与30多岁的深圳一路同行,这座年轻城市循着“文化立市”方向,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文化攀升,建立起崭新的文化形象——

  这里是深圳,一座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的城市;这里是深圳,有着最爱读书的市民,有着最热切的阅读需求;这里是深圳,有着最长时间跨度的读书月,有着推动文化发展的最本真而强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又是一年读书月,我们的耳畔又响起了《我们爱读书》的宣言——

  “鹏城金秋,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是南国最舒爽最惬意的季节。11月,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这也是深圳文风最昌盛书香最浓郁的季节。

  原标题:一座城市的高贵坚持——写在第十五届深圳读书月开幕之际

  ■ 深圳特区报记者 翁惠娟

编辑:SN098

文章关键词: 深圳读书月 我要反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