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深化粮油转型发展 助推山区脱贫奔康
——兴文县粮油产业化发展初见成效
兴文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属盆周山区。县内多民族杂居,有苗、回、藏、满等16个少数民族。受地形交通影响,部分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主战场之一。
近年来,兴文县转变工作思路,立足本地生态、气候、品种、土壤和文化优势,按照产业基地化、经营产业化、质量标准化、市场差异化的原则,全面推进粮油种植业结构调整,系统优化供给侧产品结构,取得实效。
在具体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
一是加大农田水利基础建设。近年来,兴文县开工建设了太安集中供水站等6个项目,新建蓄水池165口、输水管网174公里。投入资金1.13亿元,整理土地9.2万亩,新增耕地9274亩,建设高标准农田3.8万亩,有力支撑了粮油生产发展。
二是大力培育经营主体。通过开展现代职业农民和新农人培训,培育了一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粮油专合社、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健全激励、保障和扶持政策,营造出“种粮有利可图”的发展环境;同时引导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投份合作、联合经营、全程托管等方式进一步增加了种粮大户数量和规模化经营面积。
三是全力推进机械化作业。重点选择适合山区作业的小型农机,强化农技、农机结合,确定适合机械化作业的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大力推广水稻抛秧、机插秧,油菜机播机收,马铃薯机械化播种等技术,在共乐镇、僰王山镇、大坝苗族乡和大河苗族乡建立了水稻高产高效创建及机收示范万亩片,在大坝苗族乡建立了油菜全程机械化示范万亩片,在仙峰苗族乡和九丝城镇建立了马铃薯万亩示范片,带动全县粮油生产发展。
四是狠抓科技示范带动。农业部门派出科技人员,按照“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帮着群众销、带领群众富”的理念,边建设、边示范、边培训,协助山区贫困户等农民群众,尽快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粮油经营管理的先进经验,提高农民收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五是打造特色粮油产业。以富硒资源、野生油菜、糯红高粱、高淀薯芋为突破口,积极实施绿色粮油产业行动计划,大力创建绿色(有机)粮油基地和产品。五粮液集团、兴文县粮贸公司以及红旗、茂禾等一批粮油加工企业、专合社积极主导开展专用原料基地建设,统一收储加工,做大做强粮油品牌,种粮效益大幅提升。如“泸硒”大米39.6元/公斤,“鲵源”菜籽油30元/公升。
经过努力,兴文县粮油产业实现“三个转变”和“三个提高”。一是传统种植向科学种植转变。通过科技讲座和现场指导、培训,提高了农民群众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益,加快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步伐。二是分散种植向规模种植转变。通过科学示范,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了水稻、高粱、马铃薯、油菜籽等农作物集中种植,提高了生产规模和集约化水平。三是个体经营向合作化经营转变。通过组建农机协会、粮油专业合作社等,结合县粮贸公司、供销社,实现了农产品、农用物资的统销统购,提高了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宜宾市农业局杨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