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国人海外消费达六千亿元 主要到韩国扫货

26.05.2014  16:27

  近年来,国内的消费者已不满足于国内消费市场,转战海外消费市场。数据显示,3年间,境外消费规模翻番。业内分析,电商跨境做全球货品交易才是未来海外消费市场发展的主流。 

   去年海外消费额约6000亿元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通过旅游购物和代购形式,流向海外的中高端消费额约有6000亿元,占国人总消费的20%。其中,除了700多亿元是网上代购外,5000多亿元的中高档消费品是中国9000多万人次的出国游客购买的。而在2011年,这个数字只有3000亿元,3年的时间境外消费就实现了翻番。 

  “人生就像微信朋友圈,你永远不知道哪一个好友,会成为下一个代购。”市民吴先生的调侃正是当下流行的“朋友圈”代购现象。 

  不少网友表示,自从加入了微信“朋友圈”,就像掉进了一个大地球村商品市场,欧洲代购奢侈品、日本代购电子产品、美国的潮流物、还有世界各地的土特产……全世界的产品都在朋友圈。 

  当李小姐的闺蜜抵达日本进军代购业后,李小姐义不容辞地当起了她的本地客服。李小姐说,“至少她真的人在日本,并且只售卖自己亲自使用过后的产品。品质上有保证,代购费是产品价格的10%,有打折或特价也会明确告知,价格透明。”用她闺蜜的话说,大家都是朋友,朋友圈做生意,靠的就是理解和放心。 

  李小姐告诉记者,朋友圈代购很有点“私人定制”的味道。“你要什么,我帮你买,不能乱买,不敢囤货。”第一次代购,李小姐的闺蜜自己垫付了2万多元人民币,大家都是在一个多星期后收到产品了才给她打款。当然,也有人在收到产品后反悔不要。于是,李小姐二人无奈定下了先付款再购物的规矩。“虽然有风险,不过,开拓代购事业还算是顺理成章的事。” 

   扫货游”目的地转向韩国

  在一家外资银行工作的孙小姐近几天频频查询国外购物打折信息。她告诉记者,赶上国外打折促销时,有的名牌只有国内一半的价格,出国旅游加“扫货”非常合算,自己和朋友已连续两年利用休年假的时候来一次“扫货游”,今年准备去韩国“血拼”。 

  孙小姐告诉记者,如今国内的韩国服装代购太多,基本上都打着东大门代购的牌子。不过,很多淘宝代购卖家根本就不去东大门。“所以,还是自己去选比较放心。” 

  日韩线路领队李先生说,今年,不少游客反映,韩国的童装设计和款式都非常可爱,而且跟国内比起来,特别有新鲜感。“比起大多数妈妈钟情的日本货,韩国童装款式更多元、价格更实惠、用料也同样安全。”这点也成为妈妈们青睐去韩国扫货的原因之一。 

   电商跨境直购成发展主流

  代购的风险让不少人吐槽。一些网友表示,海外购物邮递时间长,收货后如发现质量问题,由于已经超过免费退换时间,又无法在国内投诉维权,只能自认倒霉遭受损失。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除了商品受损、退换货困难等问题外,有消费者遭遇过信用卡盗刷等问题。此外,一些假冒的海外代购卖家也让不少消费者屡屡中招。不法经营者能把像商品二维码、物流信息、购物小票等全套商品变成“国外采购”的状态。 

  某高校从事电子商务研究的林先生认为,“严格意义上讲,代购只是非组织的个体行为,并不能成为产业。因为它游走在法律边缘的灰色地带,不能与产业化的跨境贸易相提并论。成立受国家法律规范约束的跨境电商,与全球的货品实现交易,才是未来海外消费市场发展的主流。” 

  见习记者 马雨彤

 

微博推荐 一键关注 已关注 关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