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沟通桥梁,构建消费信任 ——农产品质量安全论坛启动

17.12.2016  20:36

12月14日,农产品质量安全论坛暨2016第六届成都有机农业论坛在四川省蒲江县举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论坛正式启动。与会专家认为,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需要理论观点、实践经验的交流平台;需要科学知识、权威信息的发布平台;需要有公信力、有建设性的舆论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论坛便承担了这一重任。论坛将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助推形成良性互动、有序参与的社会共治共享格局,更高效传播权威信息,加快构建消费信任。

农产品质量安全论坛现场

与会专家认为,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需要一个好的交流平台,汇集理论、共享经验、形成合力;需要一个发布平台,向社会公众宣传普及相关知识,传播事实真相,发送综合指数。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下,一些媒体惯用夸张渲染手段挑战消费者心理底线,特别是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广泛应用和一些虚假错误信息的深度传播,让受众对各种安全事件的真实性难以考证,宁可信其有,造成负面效应扩大。媒体要成为政府与公众、城市与乡村、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桥梁,需要打造一个舆论平台,为媒体提供信息和内容,共同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营造积极的社会舆论氛围。

农产品质量安全论坛启动仪式

农产品质量安全论坛旨在打造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高端智库和交流平台,由主流新闻媒体、科研机构、社会团体、企业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等组成。论坛将致力于推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创设和完善,为主管部门、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和政策咨询;致力于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提供科学论证和舆情引导;致力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宣传及公众信任构建;致力于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库建设及开发。

陈晓华副部长在会场外参观

针对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人为因素、天然因素、环境因素、个人因素等方面,专家建议,解决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要从三个大方面来抓。首先,要大力推动绿色生产。核心是要转变发展方式,加强产地环境治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强化标准化生产,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第二,要不断强化执法监管。抓紧完善标准体系,严格投入品监管,强化生产过程督导巡查,开展专项整治;第三,要积极推进社会共治。要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加强社会公众宣传,凝聚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工作合力。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生产者、科技人员、政府、媒体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本次论坛以“提升科学认知、增强消费信任、塑造品牌核心”为主题,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围绕“如何看待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作了主题报告,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就“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作了主题报告,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就“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看待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了主题报告,来自国务院参事室、中国农业大学等权威机构的专家,以及知名企业家代表作了主题演讲。本次论坛由农民日报社、四川省农业厅、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农民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唐园结代表论坛发起方致辞,农民日报社副总编辑何兰生主持论坛。

嘉宾演讲

陈晓华:农业部副部长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怎么看,怎么办?

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怎么看,二是怎么办。

首先是怎么看的问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全国主要农产品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今年前三季度合格率已经达到97.4%,累计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等优质农产品品牌10万个。但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隐患仍然存在,比如种植业农药残留物超标问题,养殖业药剂非法添加问题,产地环境重金属污染问题,在一些地方和领域还比较突出。

这些问题虽然仅仅局部发生,处在总体可控的状态,但是对我们这样一个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很小的比例就是很大的数字,这些问题如果搞不好,就可能造成区域性和系统性问题,所以绝不能掉以轻心。世界上没有国家像中国一样有这么大的生产量和消费量,所以很多人拿国外的情况来套中国的情况是不现实的,必须摸索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监管道路。尽管在国际上中国人均GDP排到中下位,但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上我们排的是中上位,我们既要肯定成绩也要正视问题。

我们要看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很复杂。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期待越来越高,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吃得安全、优质、健康,所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社会关注度很高,老百姓还不完全满意。怎样让老百姓吃得安全放心,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信心,确实是民生领域要解决好的一大重要、紧迫和现实的问题。

第二个要回答的问题是怎么办。“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保证民众吃好、吃饱、吃得安全放心是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要想解决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我认为,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来抓。

首先,要大力推动绿色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 要通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源头上保障“产出来”的安全。核心问题是要转变发展方式,要加强产地环境治理,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集中力量解决重金属污染等突出问题,实施种植结构的调整和轮作休耕试点,推进产地分级管理,使受污染耕地得到净化修复,使农业资源环境得到休养生息。

第二,要不断强化执法监管。 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除了受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小而分散、生产方式落后影响外,也和一些地方监管责任难落实、监管执法不到位有关系。只有从“管出来”发力,落实好“四个最严”要求,才能防范和减少问题发生。

第三,要积极推进社会共治。 解决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离不开各方面的协作配合。要凝聚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工作合力。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宣传培训,采取法律宣讲、以案说法等形式,让普法宣传进村入户到人。建立诚信档案,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惩戒机制。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建立举报投诉奖励制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媒体、公众和社会组织进行监督。公开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和监督抽查等信息,实现监管工作透明化。

柯炳生:中国农业大学校长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需要多方努力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个案并不多,但是影响极大,“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吃饭可以分为四个层面,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要想吃得好和吃得健康,安全问题是第一位的,是底线。

农产品质量安全很复杂。不安全的原因至少有四方面: 一是生产和流通环节一些人为因素引起的 ,包括农药、激素、添加剂等。 二是天然的因素 ,包括动植物疫病,动植物本身的问题等。 三是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因素, 包括水、土壤等等。 四是个人因素, 比如有的人对不同的产品有过敏现象等等。

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是生产者。 生产者要有爱心、有良心、有畏惧心,对法律有畏惧心,这是很重要的。如果源头不治理好,后面的损害将难以避免。 第二是科技人员。 我们的使命是为生产提供服务,提供安全的投入品,还有一些技术检测手段。 第三方面是政府。 这包括政府引导、监管惩治,从经济上和法律上惩治制假造假者。 同时,必须加强品牌建设,打造地区性品牌非常重要。 对于社会传媒来说,一方面揭露那些不安全的事件,另一方面也要实事求是,不凭空制造恐慌。 现在,社交媒体影响极为广泛,里面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息太多了,其中有大量一再重复的谣言,所以媒体工作者正本清源的责任极其重大。

张玉香: 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面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重要方面。 面对新挑战,我们要下大力气推进农业标准化,解决标准缺失的问题;下大力气推进规模化和产业融合,强化质量安全基础,扩大有效和中高端农产品供给;下大力气加强农业品牌建设,重点发展“三品一标”和农业品牌,增强优质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下大力气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坚持标本兼治,产管并举,按照农产品的有关规定,切实落实好各方监管责任。

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推动农产品市场流通环节, 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发挥应有作用,着力促进农产品市场在执行标准、加强检测、衔接产销和培育优质优价市场方面取得新成效

马爱国: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局长

质量安全要从全产业链抓起

如何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基本的目标有四个方面: 一是从安全的角度提出主要农产品例行检测合格率要稳定在97%以上,确保不发生重大的质量安全事件。 二是在标准化生产的角度,提出要修订农兽药残留标准总数达到一万项,全国菜篮子主产县生产基地和规模以上的主体基本实现按标生产。三是从质量追溯的角度要求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有条件的按“菜篮子产品”“三品一标”规模生产主体基本实现可追溯。四是从质量安全县创建角度提出国家质量安全创建基本覆盖“菜篮子”大县,探索一套因地制宜,全程管控的特色县域监管模式。

在工作的措施上,我们着重抓好六个方面: 一是抓产品环境,切实把好质量安全的源头, 当务之急是要摸清产业污染的底数,逐步推行产业分级管理,加强耕地重金属的污染治理,围绕 “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强化废旧农膜、秸秆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 二是要抓投入品的管控,要从生产流通使用三个关键的环节入手实施最严格的监管。 三是狠抓农业标准化,要突出农兽药残留物标准的制订。 更大规模的推动标准化实施,产品上是要抓好“三品一标”,力争“三品一标”的发展速度处在前列。 四是要抓农产品的信息化,利用现代信息化的技术,打通部省地县的监管链条,努力实现监管信息化。 五是要抓好质量安全县的创建,把质量安全县打造成为标准化生产、全程监管、监管体系建设和社会共治的样本区, 推动安全县创建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六是抓监管体系队伍的建设,抓紧建设队伍,强化条件 ,重点是要推动菜篮子大县全部建立监管机构,通过特岗培训等方式为乡村监管站充实一批专业的人才队伍。

唐园结:农民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架起沟通桥梁 构建消费信任

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理论界有很多好观点好建议;各地也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好办法及经验,需要有一个好的交流平台。近年来,一些农产品质量安全出现问题,导致局部信任危机,还有一些引发公众恐慌的事件,主要不是由农产品质量本身造成的,而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这就需要一个信息发布平台,向社会公众宣传普及相关知识,传播事实真相。 要通过这个平台发布的信息,让老百姓随时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就像每天看看空气质量指数就能知道雾霾是否严重那样。

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下,一些媒体惯用夸张渲染手段挑战消费者心理底线,让受众对各种安全事件的真实性难以考证,造成负面效应扩大。这就需要打造一个舆论平台和信息发布平台,共同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营造积极的社会舆论氛围。

农民日报作为我国“三农”主流媒体,有责任承担起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验交流、提升科学认知、引导社会舆论的重任。同时,我们具备深厚的媒介根基、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传播能力。因此,农民日报牵头发起成立了这个权威、开放、有影响力的交流平台和信息窗口,并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推动形成良性互动、有序参与的社会共治共享格局,把我们的权威信息更高效地传播出去,发出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强有力的声音。

何秀荣:国务院参事

食品安全

离不开三方面的监督

食品安全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先天的,一个方面是人为的 。所谓先天的,即产地环境。我们所有打生态牌的地方,往往都是好山好水好土好空气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产地环境优良,这是发展的先决条件。我们必须保护好我们先天优越的自然环境。

第二个方面是人为的,所谓人为的就是人的行为可以改变它们,可以向好也可以向坏。我认为首先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技术标准。只有先建立标准,我们才能去衡量它。而且这种技术标准要科学、客观、透明,且容易理解。因为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者很多是农民,如果标准定得复杂,他们搞不清楚,操作起来将非常麻烦。其次是生产者要严格自律。生产主体要具备责任心,并且能够向消费者证明自己。

农产品质量安全离不开三方面的监督。首先是官方的监督,即官方执法的力度。其次是行业的监督。行业监督很重要,因为行业监督的主体是专家,他们最知道行业里面的猫腻在哪里。当一个行业普遍存在问题的时候,那么这个行业的监督就失去了客观性,这个时候就需要第三方的监督,即来自媒体的监督。媒体监督要客观,要提高透明度,向消费者传递正确的信息,这是非常重要的。

赵泽琨: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把好的经验、理念传播给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

作为国家级的电视传播媒体,我们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推介和经验践行交流,承担着为中国三农领域鼓与呼的任务。我们一直把农民增收致富,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最重要的议题。我们的宗旨是创富路上温暖同行,就是要通过农业的增收增值,达到农民的增收致富,同时给亿万消费者提供最安全、最可靠、最放心的食品。

我们有责任把全国各地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好的理念,传播给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

刘奇: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主动引领,消解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恐慌

注意削减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恐慌是一个迫切议题。我认为应该以下几个方面解决。一是职能部门第一时间介入,调查真相、澄清事实,消解恐慌情绪。二是媒体正确引导,提升公众的理性认知和自我判断能力。三是政府要主动作为,对即将形成社会恐慌的现象,及时做出部署,采取强有力的引导措施。此外,要切断源头,组织权威专家,把事情说清楚,防止问题的蔓延。建议地方绘制 一张农产品质量安全地图,在哪个地方买什么最合适最安全,消费者有了这么一个地图,就会很放心。

刘卫军:国家认监委副主任

严格农产品注册和认证管理

国家认监委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工作紧密相关。我们主要做三件事: 一是对进口食品的生产企业实行注册管理, 这是一种准入式的注册管理,只有经过注册之后,进口食品才能进入到中国的市场,到目前为止我们注册进口的企业数大致是1.6万家。 二是对出口企业实行注册管理,助推我们的食品、农产品走入到国际市场。 经过我们的注册备案之后,农产品就更容易得到国外法规准入的许可,同时能提升农产品出口品牌和形象。 三是农产品和食品认证的管理工作, 我们在农产品领域开展的认证,包括有机产品认证、危险分析和关键控制点认证、农业良好规范认证、食品安全管理认证、出口产品的“三品一标”、国际互认等等,这些都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助推。

张华荣: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

加快推进无公害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

我主要介绍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持续推进无公害农产品健康发展。 截止今年11月底,全国有效认定无公害产地35607个,种植业产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12.3,有效认证无公害农产品78228万,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总的来看无公害农产品已经成为产品规模最大的认证农产品品牌,在消费者当中拥有较高的认知度和声誉,为带动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快速推进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各地在长期农业活动中形成的区域特色农产品资源,是重要的农业知识产权。多年来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我国农产品工作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技术体系等不断进行完善,农产品登记地理标志超过2800多个,创建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区示范样板20个。

三、积极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诉体系建设。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提高质量安全水平的一种新方式、新途径、新模式。今年6月农业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工作的思路,思路和目标任务,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国家平台上线后,优先选择部分省开展运行,在此基础上扩大追溯管理区域范围和评估,以点带面,逐步实现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藏、运输全程可追溯,同时结合实践,建立追溯管理基本制度,推进技术标准制订,形成一套与国家平台运行相配套的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

王运浩:农业部绿色食品中心主任

绿色食品理念深入人心

绿色食品建设是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最先起步的。自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农业部推出了绿色食品以来,经历了26年的发展历程。如今,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我们国家推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发展就是其中之一。 谈及绿色食品,其本质特征是没有污染,安全优质。

截止去年,我国绿色食品企业数已经达到一万家,产品数达到了25000个。绿色食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产品结构日趋合理。

从环境的监测到生产过程,到产品的加工,再到产品的检测和储运,绿色食品有一套成熟地标准,重点监控四个环节:一是产地环境,包括土壤、周期的水系、企业布局等;二是操作规程;三是产品质量和监测;四是包装的标识。

绿色食品发展的最终目的是给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健康的食品。通过发展绿色食品,使绿色食品的企业能够增效,使发展绿色食品生产的农民能够增收。在1990年代时,人们对绿色食品概念还有些陌生,如今,绿色食品的概念已经深入广大消费者的心中。

地方实践

蒲江猕猴桃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

蒲江

蒲江是成都市的西南门户,近年来蒲江县依托优越的生态优势,打造与国际接轨的农业基地,深入实施 茶叶、猕猴桃、柑桔 三业并举”,品种、品质、品牌“三品提升”,农业、工业、旅游业“三业融合”,走一条具有蒲江特色的现代农业转型之路,成功培育了蒲江雀舌、蒲江丑柑等三大区域品牌,并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蒲江县先后荣获国家级茶叶,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区,全国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等认证称号。

总结蒲江的经验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机农业的发展,需要科学的规划引领。 浦江县立足特色,趋向高端,编制了蒲江县有机农业发展规划(2013—2022),着力解决生态环境和提升,有机产品认证和流通,有机农业产业循环永续发展等核心问题,引导有机消费观念,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二是夯实农业基础,需要提升耕地的内在质量。 安全高品质成为了农产品的核心经力,农产品的品质与土壤质量息息相关,蒲江县于2015年启动实施耕地保护与土壤质量提升的“三年行动计划”,拟在三年的时间内投资15亿对25万亩耕地实施土壤的培育改良,使耕地的有机质含量年均提升0.2个百分点,化肥的用量年均减少10个百分点。

三是优良品种的核心竞争力需要科技支撑。 蒲江县与中科院茶园所、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建成了四川省猕猴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快建设中国晚熟柑桔研究技术中心和茶叶品种的苗圃园,为全县农业标准化的种植、技术创新,品种改良等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保障,培育了全球领先高端的猕猴桃专利保护品种。

四是提升农产品品质需要坚持标准化生产。 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的基础上,蒲江高标准编制茶叶、猕猴桃、柑桔生产的技术规程,地方标准28个,涵盖从生产环节到生产过程,产品储藏,加工包装等生产环节,组建县乡村的实施队伍,实现操作有规范、过程记录,质量可追溯,按照设施完善、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要求,建成标准化的茶叶基地15万亩,猕猴桃基地10万亩,柑桔基地20万亩,创建了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有两个,建成有机示范基地41个,认证面积3.97万亩。

五是确保质量安全需要建立完备的监管体系。 为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我们整合市场和质量监管、农林、公安等资源,构建了一系列的标准体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着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和执法网格化的体系,建立农业投入品的等级生产销售使用制度,及农资信息、经营主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全程监管做常态化。

六是实现品牌需要坚持市场化运营。 蒲江县深入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双轮驱动,出台扶持政策,整合项目资金,重点在龙头企业引进按、示范基地的建设,特色品牌打造等方面给予扶持,形成了以联想控股佳沃集团、预成品(音)茶叶等为代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举办中国成都采茶节,有机农业论坛等节会,不断提升蒲江农产品的影响力。蒲江雀舌、猕猴桃、柑桔三大品牌的总价值上升到2016年的197亿元,其中蒲江雀舌进入了中欧互认的地标名录。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

安州区

近年来,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严格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和国家省市有关要求,在农业部、农业厅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完善监管体系,增强监管能力,提高监管实效。2014年成功创建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2015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考核,其主要经验做法如下:

一、落实监管责任,推进管理网格化。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平台,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铺开的监管格局。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把监管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健全协作机制,强化三个推进,加强督查考核,全面落实部门监管责任,乡镇属地管理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二是完善监管体系,组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机构,共配备监察工作人员83人,村级监管员230人,构建起了区、乡镇和村三级监管体系。三是落实制度保障,建成区级检测机构,并通过双认证,全区配备监管检测执法设施设备130余套,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并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做好工作保障。

二、加强环境治理,推进产地绿色化。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打造绿色安全农产品生产示范区。一是掌握产地现状,全面统一调查,实施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推进土壤状况的详查,开展产地环境按监测和评价,土壤预测预警。二是强化安全监管,推进种养共管,实现种养配套发展,扎实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减少源头污染。三是推进环境治理,加强秸秆禁烧,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推行村收集,区处理的运行模式,引导农户规范农业废品包装收集,

三、规范生产过程,推进生产标准化。 以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发展,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一是推广无公害技术,制订了11种主要农作物无公海技术规程,加大生产力度,普及标准化生产技能,引导群众按规程开展生产活动。二是打造标准化基地,用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制度,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规范生产管理。全区建成标准化种养殖基地102个。三是建立可追溯平台,建成平台对接的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质量追溯,全区共有24家企业,14个农产品实现农产品可追溯,4家企业实现生产在线监测。

四、提升产业绩效,推进产业品牌化。 围绕提升质量效益,引导发展安全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一是推进品牌创建,出台系列奖励扶持政策,鼓励扶持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品牌创造,截至2016年,全区“三品一标”农产品达65个,安县魔芋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二是搭建营销平台,通过评选安州八珍优质农产品的方式,为优质农产品搭建平台。三是发展农村电商,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在淘宝网建设特色中国安州版,试点推行订单式农业,建设特色产业及电商基地,全区40余家产品在线交易。

五、强化监管引领,推进监管法制化。 创新监管机制,强化依法执法,加强日常监管,切实做到依法监管、从严监管,一是创新监管机制,出台系列监管举措,完善投入品安全生产制度,建立农业投入品电子监管系统,开展放心农资示范门市评比,不断规范农业投入品市场。二是强化综合执法统筹执法力量,开展专项整治,严打重罚制假售假,违规使用行为,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化监管体系。三是加强日常监管,区里级检测机构年度抽样不少于5500个,乡镇不少于两百个,在省市例行检测中安州区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标90%以上,农产品禁用药检测合格率达100%。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

衢江区

衢江区为衢州市辖区,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椪柑之乡、中国竹炭之乡。

衢江区主抓农产品质量安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加快推进环境评论体系建设。 首先,衢江区根据国家52项指标检测每一块土地,并进行归档记录。其次,严格确保农业水源无污染,衢江区是养猪大县,原来水是直排的,为了减少污水排放,衢江区严格控制生猪数量,从300万头控制到50万头,从38000户控制到100家。此外,衢江区还加强空气污染治理,严格管控农药等化学品投放,为农产品安全生产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二是加强生产经营主体的诚信体系 衢江区加强了对生产经营主体的政府监管,大力推行诚信档案建设。生产经营主体要向政府监管主体进行承诺,如果不按照要求生产,出现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情况,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处罚,第三次则根据情况进行量刑,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三年来,衢江区已经探索出一条发展食品安全的新路子。目前,衢江区已经成为全国首批一百个质量放心示范县,是全国十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之一,也是国家农业供给侧改革示范点之一。

(以上文字根据论坛现场文字实录整理 。 整理者:孟德才、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