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企业接力中国海外并购
新华网上海11月8日电(记者周琳)光明集团在成功收购英国最大的麦片生产企业维多麦等食品公司后,正在接触了解以色列最大食品商Tnuva;双汇“吃”下世界最大的猪肉加工商美国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
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板块内日益强大,中国企业正在加速走出国门。过去关注矿产、制造等行业,现在消费行业似乎成为中国企业出海并购的又一热点领域。
跨国发展不仅仅是为了地域扩张或者积累资源,而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专家认为,挑好海外并购对象,用好海外融资工具,未来并购不仅要关注数量和金额的不断攀升,更需关注质量的飞跃。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统计显示,2008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额仅103亿美元,2012年已达到652亿美元,数额增加了5倍,这一增速无疑惊人。然而,海外并购并非只赚不赔的生意。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2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央企在海外设立的近2000家企业中,72.7%盈利或持平,27.3%处于亏损。尤其是在矿产等传统行业,似乎并不乏“失意者”。
由于国外品牌的接受度较高,消费领域自然成为了海外并购的“接旗者”。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能源和资源行业以及消费行业的交易持续攀升,并主导对外并购项目,共计52宗交易来自上述两大行业,其项目总价值达29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70亿美元上涨70%。
花旗集团董事总经理朱勇曾表示,中国海外投资也逐步由单纯购买资源、销售产品,扩大到技术、品牌以及向产业链高端进化。消费和文化产业海外收购已成为热点,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2012年11月,宣称是当时食品行业最大宗海外并购的光明食品集团对英国维多麦公司并购正式完成交割。2013年5月,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宣布,同意接受中国肉类加工商双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71亿美元(约436亿元人民币)成本收购其已发行的所有股份。
事实上,出海并不难,关键是船要负担小,还要能打渔。高昂的融资额对光明来说似乎并非沉重负担:先对目标企业的债务结构进行调整,使其商业贷款的负债率从2.2倍降至1.3倍,再采用全杠杆方式完成交易融资,直面国际评级机构的评级,通过一年期的过桥贷款募得资金完成交割,然后找合适的时间窗口在海外发债。
光明食品集团财务总监曹晓风对记者说,粗略测算,此次全杠杆融资可将融资成本从4%降到3%-3.2%。而且发债过程踩点精准,在美国基准利率下调至谷底时,吸引了超额10倍以上的投资额。
如今一年过去,这一“新婚”无疑展现了其甜蜜的一面。据介绍,截至9月底,维多麦不包括中国市场销售增长5%以上,实现税前利润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9%;净利润2.1亿元人民币,增长99%,且维多麦的股权价值与交割日相比增长了39.2%。
融资难、融资渠道方式相对单一,一度是我国海外并购面临的突出问题,商业银行参与海外并购和海外融资积极性不高。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说,我国高额的外汇储备与实业企业海外并购获得投资借款难成本高的现象并存,尚未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国内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时要善于运用金融资本和金融杠杆,降低融资成本和并购风险。
能否用好融资工具,已成为海外并购能否轻装上阵的必要条件之一。朱勇说,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善于利用当地的融资资源。很多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喜欢使用中资银行,但中资银行在当地提供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收购后要在当地做好生意,一定要善于利用当地的银行债券市场甚至资本市场。“例如光明乳业收购的新西兰新莱特公司,就已经在当地IPO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