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斌:将青春献给科研不后悔

23.06.2015  23:02
作者:邵帅 张俊贤 来源:成都校区新闻信息中心

  
  发表SCI收录论文2篇,最高影响因子8.167,影响因子总和13.145,博士论文获得省优(校优),水稻所博士涂斌以漂亮的成绩为自己的博士学习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

  这个来自阆中的小伙子说自己“将美好青春献给科研,不后悔”,不过在旁人看来,他的科研之路还真的有点惊心动魄,充满为科研舍身的精神。

  2008年,涂斌从农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保送了李仕贵教授的硕士研究生,从此开始了基因功能验证的相关研究,在老师的指导和师兄师姐的带领下,他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个水稻无粉不育基因课题研究。当测定不育材料花药脂肪酸含量的实验时需要甲醇盐酸溶液,由于是严格管控的药品,一时不能购买,不屈不挠的涂斌就动起了“歪脑筋”,决定用浓硫酸溶液来自制。没想到,在自制过程中,设备发生故障,差点被浓硫酸毁容,事后虽心有余悸,但涂斌却很为自己骄傲:“真可谓为科研献身!”

  这种拼命的精神一直伴随着他读博。2011年,博士一年级结束后,在导师李仕贵教授的支持下,他获得了赴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联合培养的机会。

  身在异乡,需要克服语言障碍和教育体系的差别,更为具体的是,每天高强度实验考验着他的意志,却让他更为勇敢地付出,凭借踏实肯干的作风,涂斌获得了导师的肯定,并愿意给予机会让他独立开展课题研究,在国际知名科学家陈雪梅教授的帮助下,涂斌开始把研究的重点聚焦到热点领域microRNA。

  涂斌以更为刻苦的努力回报知遇之恩,在蛋白活性验证实验中,除了用同位素磷32来测定外,其他试剂都存在灵敏度不够的问题,而众所周知,同位素是有高度放射性的元素。虽然实验室对实验的安全性进行了把控,但是涂斌所做的实验用量实在太大,普通实验采用几微升便可,而涂斌的实验要求他必须采用高于平常实验30倍的剂量。人家拿一瓶同位素要做几周,他一次就要用掉几瓶。为此,还惊动了学校实验管理方,特意来对实验安全性再次进行了评估。大剂量用放射元素做实验,让同去的另一所高校的一个女生头发开始大量脱落,她就此暂停了实验,而涂斌却咬牙坚持到了最后。问他害不害怕对身体产生很大的影响,他幽默的说:“没事儿,我皮下脂肪厚!”后来,他的这个实验形成的论文,发表到了知名杂志《Plos Genetics》上,SCI影响因子达8.167。

  现在博士毕业了,可是他的研究工作并没有结束,“现在手上还有两个课题正紧张的开展中,一个是关于植物次生细胞壁的形成,一个是关于植物细胞胞吐作用。想把这两个研究做好,到时候可能还会出几篇高水平的文章。”涂斌期盼自己能够留校继续自己的研究之路,对他来说,“有一个具有精神传承、氛围好的实验室,可以安心做科研”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