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首份模式报告发布
18.10.2017 14:00
本文来源: 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试点能否迈开步子、趟出路子,直接关系改革成效”、“试点是重要改革任务,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我国现阶段的改革试点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全面深刻阐释了试点对于改革全局的重要意义。全国各地各种试点不断取得的丰硕成果、业绩以及对全面深化改革产生的巨大动能,无疑是对这些讲话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针对性、创新性的最好印证。在众多改革试点中,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因涉及领域、部门、专业、人群众多,尤其是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和方式,其“基础性、支撑性”的试点价值以及被寄望成为“城市看海”终结者的舆论预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后,海绵城市建设国家战略再次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高度,一度成为高频使用的网络热词。
作为国家试点,“网红”也好,“围观”也罢,都不能真正解决深层次的改革难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强调指出:“试点目的是探索改革的实现路径和实现形式,为面上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这也就意味着为“面上改革”提供真实可靠的实践样本,才是试点的核心价值。为此,除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鼓励探索、大胆实践,敢想敢干、敢闯敢试”外,还必须“加大对试点的总结评估,对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要及时总结提炼、完善规范”,惟如此,方可能真正做到“在面上推广”。而这,也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明确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要会同有关部门督促指导各地做好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继续抓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尽快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示范项目,经验成熟后及时总结宣传、有效推开”。
截至目前,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离规定的三年绩效评价考核日期为时不远,意味着到了该陆续提交试点成果——经验模式的时候了。如何做好经验模式的总结提炼,成了摆在各地试点尤其是第一批试点城市面前的一场大考,成了决定试点能否全面发挥最大示范效应的“最后一公里”。
作为民间智库的中国建设报社政策研究中心,一直牢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的要求,始终“坚持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决策急需的重大课题,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着力提高综合研判和战略谋划能力”,力争为实现《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提出的“力争到2020年,初步建设形成定位清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影响力强的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新型智库体系;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善于创新、作风优良的政策研究咨询队伍;建立健全一套科学规范、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新型智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目标发挥新闻舆论主阵地的专业优势,强化决策咨询作用。正是基于上述重要指示精神和海绵城市建设国家试点的内在需求,报社政策研究中心从首批试点城市中选择地处我国北方寒冷缺水地区的白城市作为重点关注对象之一,通过历时两年多的动态跟踪调研,获取了大量一线资料和基层创新做法,继而联合《中国海绵城市研究》编辑部,耗时数月,对白城的海绵城市建设经验教训,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总结提炼,并在《中国海绵城市研究》上以专号形式集中发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6月5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的:要“发挥好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白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模式报告的发布,旨在及时传播海绵城市建设“白城模式”的示范价值之余,借此引导和激发其他试点及时对自身经验模式进行总结提炼,早日产生更强大的示范效应,用海绵城市建设的“中国智慧”,造福更多城市、更多国家,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加强劲的“海绵力量”。
刘宏伟 杨梦晗
本文来源: 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18.10.2017 14:00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近日,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