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科会嘉宾走进绵阳

28.09.2015  17:23
核心提示:没想到,真是没想到!2015年9月26日,在参观绵阳高新技术产业时,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程一兵难掩意外之情,绵阳电子信息产业基础         “没想到,真是没想到!”2015年9月26日,在参观绵阳高新技术产业时,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程一兵难掩意外之情,“绵阳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这么好,让我们很心动,想把当前国际先进的印刷柔性电子技术引入绵阳,来个强强联手。”
        惊讶,继而感到满意,最后寻求合作。类似的场景在9月26日海外高科技人才走进绵阳活动中频频上演。当天,来自美国、日本、意大利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119位高科技人才走进绵阳科技城,参观高新技术产业并寻找合作机会,一天内就签下20余个合作项目,总金额达到42亿元,此外,还达成了35个意向签约项目,涵盖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电子商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作为中国科技城,绵阳坐拥丰富的科技资源。如今在军民融合、创新驱动发展的浪潮中,绵阳的活力正不断释放出来,也吸引更多创新人才来到绵阳,投入到中国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建设中。
        海纳百川,绵阳创新发展的脉动,正越来越强劲!
□周斌/文  张莉/图
以诚意打动人才
“诚意满满,这是我们到绵阳后的第一印象,也是一切好感的根源。”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孙大文说。让他感到触动的,是在参观、项目推介和会见等活动中,绵阳市主要领导一直在旁陪同,耐心细致地介绍情况。这释放出最大的诚意,也一举赢得了海外嘉宾的信任。
        9月26日上午,在一天行程之初的会见活动中,绵阳市委书记彭宇行、市长刘超均到场参加,开门见山地向海外高科技人才发出诚挚邀请:“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凝聚创新团队,引领未来发展,在绵阳这座国家科技城,尤其如此。欢迎大家来绵阳走走看看,寻找合作机会,也期盼你们的事业能和绵阳一起发展一起繁荣!”
        不只是在欢迎仪式上,这份诚意也贯穿在当天活动的各个环节:精心策划了参观线路,还根据各位嘉宾的研究方向,筛选出绵阳具备合作前景的企业或科研机构与其对接,从而最大限度提高合作的精准度。
        Effimax纳米科技首席技术官陈熠带来一款生物电子芯片,可以在治疗帕金森综合征、阿尔茨海默症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对此,绵阳向他推荐了一家芯片企业——绵阳芯联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在一番畅谈之后,芯联芯副总经理何仕刚对此表达出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在皮肤中置入芯片,可以替代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设备,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何仕刚说。
        在一系列活动结束时,不少嘉宾仍意犹未尽。即使未能当场达成合作,绵阳也安排了专人,负责向相关嘉宾提供跟踪的政策解释、项目选址等方面的服务。“在吸引和服务科技项目方面,绵阳做得让我们感动,不输给沿海地区。这可能与中国科技城的氛围有关系——尊重人才、尊重科技,用科技的力量发展城市,这是绵阳独特的魅力。”陈熠颇有感触。
以环境吸引人才
        法国源讯集团系统大数据处理部总监邢镔是第二次来到绵阳,但眼前的变化让他大吃一惊,“城市非常漂亮,绿化也非常好,与当年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和很多欧洲城市差不多。”邢镔说。
        有类似感受的不只是邢镔。参观路上,穿城而过的涪江吸引了很多嘉宾的目光:江水清澈,两岸绿草如茵,行人漫步在绿道上悠然自得。而绵阳工作人员的介绍更是吊起了大家的胃口:“等到入冬之后,北方的候鸟大批飞到绵阳过冬,到时候群鸥竞渡,好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
        除了优越的生态环境,对于嘉宾们而言,要将成果落地,更关键的是科研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氛围。在绵阳参观过程中,两组数据被嘉宾们反复提起,每次都难掩语气中的惊讶——国内研发经费占GDP比重平均值为2.3%,而绵阳高达6.58%,位居全国第二;其次是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占比,中国是20%,绵阳是56%。
        雄厚的科研底蕴和产业基础,邢镔就从中尝到甜头。20年前,他曾到绵阳进行一项研究,当时全国只有绵阳可以提供相关设备。20年后,绵阳的科研资源更加富集,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在内的18家国家级科研院所,以及超过21万的科研人才。在他看来,科学研究必须要考虑到外在环境和平台,“只有得到整个发展配套的支撑,才能走得更远更顺,从这个角度,绵阳的条件是西部独一无二的。”邢镔说。
以服务留住人才
回顾在绵阳的一天半时间,法国现代国际会展BPO&KPO项目中心主任廖志坚仍觉得不可思议——半个月前,他通过邮件与绵阳相关方面联系,在海科会期间他第一次来到绵阳,经过短暂的考察,当天就签下了5000万元的合作项目,计划将“互联网+”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基地落户绵阳。
        是什么让他这么快做出决策?在廖志坚眼里,原因包括两点:第一,他相信自己团队的专业眼光;第二,绵阳方面服务非常到位,在了解到他的诉求后,迅速组织专人配合,提前完成了相关选址等准备工作,节约了大量时间。
        事实上,正是绵阳的精心服务,提前根据嘉宾们的诉求组织项目对接,当天的活动才能吸引119位海外高科技人才参加,这也是本次海科会招才引智活动中,嘉宾规模和活动数量最多的一场。
        对此,美国艾森生物技术公司高级应用科学家欧阳玮的话一语道破天机,“从我们飞机在成都降落开始,绵阳就安排专人与我们联系,一路上的用心,我们都看在眼里,也真心希望能将我们的智能型手杖项目在绵阳落地生根。”
        受到触动的不止欧阳玮。在会见活动中,了解到绵阳对高科技人才的重视,程一兵忍不住抛出合作“邀请”。他研究的是国际先进的印刷柔性电子技术——以往是组装电路板,现在是将纳米材料和导电高分子材料做成溶液,直接印刷到基板上,可以大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是一个发展机遇,国内目前刚刚起步,也希望有机会能与绵阳相关企业共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