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精英入川,为了啥?做了啥?

24.09.2015  07:46
  2009年以来,借助“海科会”平台,720余名海外人才与省内用人单位签约

  9月21日晚,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里,陈崇全神贯注地指导学生实验。作为海外引进的高端人才代表,他将在今年“海科会”上正式签约。

  作为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博士后、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研究员,38岁的陈崇在美国有着令人羡慕的高薪工作,却在一年前举家回到成都,成为四川大学的特聘研究员。

  为何做出这样的抉择?陈崇说,他看中的是学成报国的大“”、西部发展的大“”、潜心研究的大“”。三者合一,四川无疑是首选。

  自2009年以来,借助“海科会”平台,四川已累计邀请2600余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华人华侨专业社团负责人来川,720余名海外高端人才与省内用人单位签约落户。四川正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迎接海外人才的回归。

   引海外人才补自身短板

  谈起5年前企业产业升级的窘境,南充嘉美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祖林用了一个字来形容:“”。新材料对位芳纶的研发遇到“人才荒”,而掌握这一技术的优秀人才多集中在海外。

  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在我省不少行业和领域已成常态。省委组织部人才处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省50个单位上报的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计划,需求人数已达1667人,比上一年增长9.5%,比2010年增长127.1%;需求单位覆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以及企业。“统筹国际国内人才资源、扩大人才对外开放合作,成为四川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和动力源。”省委组织部人才处相关负责人说。

  引进海外人才,弥补人才短板。省领导率团赴海外开展全球招才引智活动,宣传推介四川;省委组织部先后组织6个专业团队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招才引智……“走出去”主动出击的同时,“海科会”本土搭台,成为海外人才深入了解四川发展机遇的重要窗口。

   打好“三张牌”聚海外精英

  “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必须要打好‘三张牌’,即以‘发展牌’聚才,以‘感情牌’引才,以‘服务牌’留才。”省委组织部人才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围绕全省发展战略目标,特别是重点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我省重点引进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科技领军人才,以此为突破吸引更多人才来川创新创业。

  省人民医院院长邓绍平回国前,是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移植中心胰岛移植实验室主任、哈佛大学医学院外科副教授。2009年,在国外生活工作了20多年的他,以四川省首批“百人计划”专家身份回川。

  注重发挥侨务、外事等部门,以及四川海外联谊会、留学人员联谊会等社会团体的作用,重点依托有川渝籍背景的海内外专家、留学回国人员举荐人才,是打好“感情牌”的关键。

  设立服务窗口,开辟绿色通道,实行跟踪服务,给予配套资助,及时协调解决来川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人才留得住,需要打好“服务牌”。

  住房补贴、子女免费择校,来自家乡的诚意和服务,让今年刚刚入围“国家青年千人计划”的陈崇免除了后顾之忧,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血液肿瘤分子实验室的筹建中。

   人才聚变带动创新

  随着来自韩国的海外人才引进到位,困扰黄祖林的产业升级问题得到解决。2012年,曾任韩国(株)N&B首席研究员的崔松和团队与南充嘉美印染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经过3年研发攻关,今年初,对位芳纶的试验生产线建成,产品报送专利。预计到2016年6月,对位芳纶的生产量将达到2000吨,实现年销售收入5亿元。

  “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新团队,催生一个新兴产业,培育一个经济增长点。”自2009年以来,借助“海科会”平台,一大批海外有志之士认识四川,来到四川,为四川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2012年初,阿斯利康化合物科学全球总监李进博士辞职来到成都,创办先导药物公司,当年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目前已建成国内最大的新药筛选化合物库。

  据初步统计,通过“海科会”促成签约的720名海外人才中,80%左右具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后经历;促成落户四川的500余亿元重点项目中,70%左右集中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较好地契合了我省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对我省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林凌 记者 熊润频)

  
我省出台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指导意见 明确21个市州重点布局产业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