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印度洋海域搜索客机难度大 被称“咆哮的40度”

22.03.2014  13:06

资料图:当地时间3月20日,澳大利亚皇家空军AP-3C“猎户”海上巡逻机继续搜索马航失联客机MH370。

中新网3月22日电 据美国媒体22日报道,由澳大利亚牵头的搜索团队可能选择高科技加传统搜救法的组合模式,在南印度洋搜索马航失联客机的疑似残骸。然而,救援难度在于搜寻水域的海洋条件,这片海域是全球最危险的海域之一,海上时时伴有强风、巨浪以及十分复杂的洋流。

澳大利亚的国家科学机构正在协助海事安全局展开搜寻,提供复杂的海洋建模数据,用来核查海上搜救队的发现。

海洋学家称,海事安全局或许还需求助于美国国家航空及太空总署(NASA)的卫星技术,用于从太空中研判海洋地形,以精确定位移动物体的位置。NASA的卫星系统和欧洲太空总署的一样,都能拍摄到洋流的微小变化。

搜救队伍正在彻底搜查南印度洋,寻找卫星图像16日捕捉到的两个疑似MH370残骸的物体。不过,澳大利亚海事安全局几乎没有公开透露过正在使用的定位技术。

救援的难度在于搜寻水域的海洋条件,这片海域距离西澳大利亚州首府珀斯约2500公里,是全球最危险的海域之一,海上时时伴有强风、巨浪以及十分复杂的洋流。因此,漂流残骸的搜寻工作难度颇大。

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称,发现疑似残骸的地点是世界上最难到达的地点之一。一些专家表示,搜寻船只寻找残骸时面临的难度较大,因为该海域不断出现3-30米的大浪。

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海洋学家赛比耶称,在该海域航行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他表示,这片海域的洋流为世界上最强洋流之一,由于物体会很快漂远,这给搜寻工作带来难度。

澳大利亚当局已经从飞机上向搜寻区域投掷了彩色浮标,这一搜寻区接近370航班在失联后可能飞过的南方走廊。这些浮标在海面浮动时会发射信号,计算机程序处理这些信号后就能计算出疑似物体的移动距离和方向。

浮标的速度可能会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包括强风等。船员们将搜寻区域戏称为“咆哮的40度”,因为该区域处于南纬40度附近,这里的强风听起来犹如狮吼。

根据塞比耶的说法,可以利用NASA等机构的空间技术来研究残片的移动速度,进而缩小搜寻范围。

塞比耶说,受洋流影响,这两件物体每天可移动50-100公里,电脑模拟所确定的位置较实际位置的误差在30-40公里以内。调查人员可能在研究过去几天的卫星图像,之后创建一个电脑模拟程序,根据最后捕捉到它们的卫星图像来判断它们可能漂到了哪里。

一旦搜寻小组更加接近可疑残片,更多传统方法就可派上用场。信天翁等鸟类一般会聚集在坠入海里的物体的周围,这样,船上的人员也可以寻找哪里出现了这种情况。塞比耶说,有经验的船长都很了解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