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南旅游厕所升级改造 为游客打开“方便”之门

17.11.2015  18:05

  “我们要像重视餐厅一样去重视厕所,像重视客厅一样去打理厕所,像重视景点一样去美化厕所。”一场为期三年的“旅游厕所革命”正在琼岛大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近日,海南召开旅游厕所建设推进会议。会议通报,2015年省政府确定全省旅游厕所建设任务数为377座,截至10月31日,建设完工240座,其中新建177座、改建63座,占2015年省政府确定的任务数377座的63.66%。

  旅游发展要求厕所改造

  在全国新一轮的“厕所革命”中,海南早已做好准备,对全省的旅游厕所进行升级改造。今年4月30日,省政府下发了《海南省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确定了未来3年的目标任务——2015—2017年计划新建改建961座旅游厕所,计划投资42590万元。其中,包括新建406座(包括高速公路45座、旅游景区170座、乡村旅游点147座,其他44座),改建555座(包括高速公路30座、旅游集散点33座、旅游景区138座、旅游餐馆280座,其他74座)。

  今年6月份以来,海南召开了省政府专题会议,推动有关部门联合成立省旅游厕所建设和管理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并且建立了有效的旅游厕所建设督察督办机制。同时,省政府按照“统一领导、属地负责、部门配合”的原则,对旅游厕所建设进行了责任分工,并提出了对旅游厕所建设项目实行加大资金投入、用地扶持、水电优惠三项优惠政策,出台了《海南省旅游厕所奖补方案》,以调动各市县和相关企业的建设积极性。

  厕所改革初见成效

  “一开始还以为是特色民俗建筑,原来是厕所啊,这才是真正的上茅房呀!”一位游客来到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的厕所,不禁为设计者的巧妙心思拍手称绝。茅草顶、泥墙、拱门、喷泉、鲜花……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中,一座设计独特的厕所与整个生态景观融为一体。如果不是门前中、英、日、俄、韩文字对照的“洗手间”指示牌,很难相信这个美丽的建筑物原来就是厕所。

  旅游厕所建设,需要数量更要有质量。旅游厕所建好了,本身就可能成为景点,漂亮的厕所可以将单纯的如厕行为转变为终生难忘的旅游经历。据了解,随着全省旅游厕所革命的推进,不少市县和单位都总结了好的经验和做法,有力推进旅游厕所的高质量高品位建设。

  比如,三亚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利用景区升级改造的时机,将旅游厕所全部按照国家旅游局《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指南》的要求进行设计;为了体现本地文化特色,呀诺达雨林生态厕所采用木质材料,加入热带雨林自然因素,将厕所的建筑巧妙融入了热带雨林环境,成为景区生态景观的一部分。而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内厕所就地取材,用火山石外墙及地面与砖木结构结合。

  还有大家所熟悉的,因风景秀丽被称为“椰梦长廊”的三亚湾,是广大游客聚集的公共海滩。为了方便游客如厕,三亚市政府在长达17公里的沙滩上建起了22座公厕,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旅游者。不少游客称赞,这些公厕估计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美的全海景旅游公厕。

  公厕管理才是最大挑战

  “旅游厕所的建设不是太大问题,管理才是挑战。”中元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总经理杨春淮指出,在未来三年内,要完成近961座旅游公厕的改造和新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管理好这些旅游公厕,并使其成为海南旅游文明水平的象征,甚至成为景观的标志,这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众所周知,季节性的游客数量变化会带来旅游厕所使用不便问题:少了不够用,多了浪费投资、侵占土地、增加管理成本等,而易于出现这类情况的位置是高速公路的交通节点(休息区)之中。

  对于如何解决方便如厕的问题,杨春淮提出,可以学习福州,设置双向无性别蹲厕,设置季节性与固定公厕公用化粪池的临时蹲位。

  对于如何解决“干净如厕”的问题?杨春淮建议,那就要解决好打扫人员人手不足的问题。

  “打扫人手不足怎么办?这就涉及到一个完善管理的问题,主要是经费的问题。”杨春淮表示,可以学习德国的公厕经营模式,寻找公厕行为时旅客逗留空间的商业价值,以商养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