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航运升级、金融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共同机遇

13.03.2014  02:26

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记者 席菁)自2008年以来BDI(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不断下行,2013年5月BDI跌至最低800点附近;进入6月,BDI指数迅速突破1000点,国际航运业景气程度开始回暖,截至2014年3月初BDI指数已经上升到约1600点。国际航运业缓慢复苏,为“海上丝绸之路”探索、建设带来机遇。

航运——“海上丝绸之路”的后盾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李绍德指出,航运业现在处在一个复苏的阶段,航运的发展一定是依靠经济发展和贸易发展,这是“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实现的重要保障,而创造需求是促进航运发展的源动力。航运是整个物流产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两头的延伸,比如说港口、码头、路上的交通、门到门的货物集散,从这个角度说,搞航运的也要进行经济的转型,如同团队的调整要竞争,这需要上下游的产业链联合发展。我们可以与东盟当地的产业联合整合,这样才能更好的把中国企业的最大优势发挥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实现,必须由航运做后盾。

其实航运业的发展是“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实现的重要保障,而创造需求是促进航运发展的源动力。一是市场需求,即要充分发挥经济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和保税港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口的地理区位优势,利用外需带动第三方物流发展,打通港口腹地的运输通道,改变传统的运输服务模式,增加航运市场需求;二是要对航运业所依附的产业要素进行升级改造,提升航运业服务能力。

金融创新——优化航运资源配置

上海研究发展基金会秘书长乔依德介绍,上海自贸区包含了金融方面的内容,通过利率市场化、降低关税等来创造需求推动贸易发展。设计和配套航运业发展要素时,要制订完善的配套政策,以优先保障航运高端产业要素的集聚。乔依德强调,国内现在有一部分产业产能相对过剩,这些企业可以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出去,这里面就需要有一系列的政策支持,譬如说在税收方面,要有一些政策性的倾斜,增强对产业落户的吸引力。此外,通过航运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理念,不断探索现代化的航运金融服务功能,可以完善经济带上各个航运节点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国内各国际航运中心的软实力。

建立协调机制,共建“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给整个沿海地区航运业发展注入新动力的同时,也为中国的企业转型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全国政协委员,原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指出,中国的企业现在既面对中国的本土市场,也面对国际市场,日益融合,市场环境现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外经贸往来,中国企业走出去、引进来,这个进程还会继续在已经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基础上继续往前推进。他强调,中国企业要和国际企业进一步融合,扩大经贸往来,扩大投资,都需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实施来取得新的成果。在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方面,政府也应该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陆启洲表示,国家层面要有一个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同时发挥市场作用,避免无序竞争,这方面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情。

当前国际航运市场处于缓慢复苏阶段,“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为中国沿海港口及航运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指明了方向。我国航运业要通过创造需求,来吸引航运高端产业要素的积聚,可以和经济带上的境外企业形成产业链互补,解决国内大企业发展的内生性困境,推动高端技术创新要素价值的全球实现。这样,“海上丝绸之路”在拉动航运业发展的同时,也能够推动沿海经济带,尤其是港口腹地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特别是加强沿江、沿河港口的之间关系,同时,积极培养若干具备条件的大港口,使其成为国际枢纽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