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锐见:孕妇死亡的真相到底在哪?

18.01.2016  19:58
中科院大战北医三院”备受关注,彻查真相才是对医学和死者负责

  “中科院大战北医三院”事件备受关注。死者所在单位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开具的公函虽然颇具噱头, 但显然,事件的核心仍是孕妇及胎儿的死亡真相, 实际上死者家属的诉求与中科院的公函,也都是为了得到一个有说服力的权威的事实真相和责任划分。

  医患间的冲突正是围绕着这个核心逐步展开并升级。2015年12月28日,34岁的杨女士在妊娠26周多时进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住院。院方资料显示,杨女士处于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既往高血压病史十余年,患胆囊结石等。2016年1月11日,杨女士出现胸痛继而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经多科室联合抢救无效死亡。孕妇此前生上一个孩子时也有子痫前期的症状,当时早产因病去世,以北医三院赔偿45万元了结。子痫前期指的是孕期发生高血压,有人认为会威胁到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及生命。

  在此背景下,选择不生育或者找人代孕可能是比较安全的做法,在全面二孩之后,科学生育、优生优育显得尤为重要,但结发夫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父母,这种朴素的愿望并不过分。网友斥其丈夫为逼妻子怀孕、盼着她死,未免失之尖刻。何况这次怀孕家属仍选择北医三院,且医院也收治了她,说明虽然有风险但并非不能生育,也说明医患之间还是达成了某种共识。

  事件的要害在于,孕妇之死触发了冲突升级,综合各家媒体的报道,家属的诉求处处指向死因调查,包括质疑院方延误治疗,孕妇打11次电话称“前胸后背疼得难受”,但家属去到医院找不到大夫来诊治;院方则处处强调患者“医闹”。尖锐的冲突不仅发生在医院这个物理空间,“战火”还蔓延到了微博微信等网络空间,以至于中科院理化所给北医三院开具公函,敦促公正调查还原真相。

  目前警方已经介入。如果将这起纠纷简单斥为“医闹”,恐怕失之草率。患者家属的要求并不过分,比如查明涉事医生姓甚名谁,以及公布纠纷现场的视频以证明是否“医闹”,都属于合情合理的要求。至于中科院理化所的公函,死者所在工作单位出于对职工的关怀希望彻查死亡真相,于情于理站得住脚,也没有逾越法律的边界。且由于此件并不涉及国家秘密,亦未注明“机密”,中国医师协会称其为“公函泄漏”并不成立,公函姓“”,当然可以上网公布——尽管中科院表示并不清楚为何公函上了网。

  反而是一些指斥死者家属的网言涉嫌造谣,比如家属回应,“网上关于千万索赔的说法,完全是子虚乌有”,可那些索赔200万、1000万、1400万的“爆料”是从哪里来的?究竟是谁在网上与死者家属如此对立?所谓家属打砸医院的指责是有依据的吗?如果真相继续扑朔迷离,相关监控视频迟迟不能公布,恐怕网民疑虑难消。如果确实有人涉嫌网络造谣,无论涉及到谁,都应当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彻查北医三院上述医患纠纷真相,非一个部门所能胜任。由于医院、医学会、卫生部门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对其鉴定结果,患者也不见得都会认账,尤其是这起纠纷,医患之间如今已没有信任可言,容易陷于无解。

  在警方的主持调查和卫生主管部门的协助调查之下,医院当把理应公开的信息向家属及其律师不折不扣地公开。病历缺失这种失职行为,尤其应该作出解释。以该名孕妇的身体情况,是否适合生育是一回事,医院有没有延误诊治又是另一回事, 孕妇死亡的每一个事实环节都应该彻查,这既是对医学负责,更是对死者负责。

  更重要的是,基于更多经得起推敲的真相调查和事实证据,医患双方才有机会诉诸法律途径,让司法来裁定谁是谁非,如果官司打得起来,该案的审结就有望成为一个重要判例,为此类纠纷的解决立一个标杆。

  也要看到,囿于利益相关,现有的医疗纠纷裁决机制,很难基于责任划分对过错方进行有效制裁,而医院方面在此背景下,一定程度上养成了不怕投诉不怕鉴定但很怕“医闹”的坏习惯。其逻辑类似于地方政府不怕民告官却很怕上访。这也是北医三院处处指责家属“医闹”却拒不公布现场视频,将矛盾返回事实基点的根本原因,而这只会火上浇油。

  正常的纠纷解决通道不畅,迫使医患双方都走上“邪路”,其博弈最终会演化成“暴力最强者说了算”和“会闹事者得维权”的尴尬现实,如今又多了一个网络舆论战。过去看到的各种伤医事件,无非是博弈走向失控的苦果。这苦果,最终也被医患双方共同吃下去。

  只要医患纠纷的博弈不抛弃“邪路”,医患之间就不可能有信任 ,如果对真相的彻查不充分、不严谨、不中立、不权威、不彻底,为了息事宁人,草草了结,那么在未来,矛盾纠纷一定会按下葫芦又起瓢。

  (陶舜)

责任编辑:李清 SN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