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多高校录取参考面试成绩 探索打破一锤定音

05.06.2014  12:42

  新华网北京6月5日电(记者郑天虹 陈钢 杜斌) 一年一度的高考大幕本月7日开启。中国今年939万莘莘学子,迎来实现“大学梦”的重要时刻。30多年来,高考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人才选拔方式,但也因“一考定终身”的唯分数论为社会诟病。目前,中国一些地方及高校先行先试,打破“一锤定音”的录取模式,探索更科学、多元的模式,为新一轮高考改革探路。

  在浙江,今年有34所高校在录取时不仅看高考成绩,还要参考面试成绩和高中平时成绩。这三者的比例分别为50%、30%、20%,被称为“三位一体”式选拔。在今年浙江30余万考生中,通过这种模式录取的考生将为3470人。

  “与传统模式相比,‘三位一体’选拔的学生与专业实现了较高的匹配度,”浙江工业大学招办主任金晓明说:“这些学生虽然统考成绩不一定最顶尖,但在学习研究、社团活动、创新创造等多个方面显示出比统招生更强的活力。

  在广东,也有多所高校已经开始实践新的招生模式。被称为中国高教改革试验田的南方科技大学,自2012年起实行以高考统考成绩占60%,学校笔试成绩占30%,平时成绩占10%的所谓“六三一”录取方式,已有600多名学生通过这种招考模式进入南科大。

  2013年,“六三一”模式在各地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包括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合办的联合国际学院,西安交大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合办的苏州学院、上海纽约大学等。

  自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为各行各业选拔了不少精英和人才,但是高考所带来的片面追求分数、人才评价标准单一、千校一面等弊端逐步凸显。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要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这为高考改革描绘了“路线图”。

  背负素质教育和人才强国的重要责任,高考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一些地区所探索建立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考试机制,正是改革的探索和先行者。

  这类模式的突破性在于,在保证公平性的原则下,增加了学生和高校的选择权。弥补了传统高考考不到的东西,让一些综合素质强、有学术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六三一”模式中,“”所代表的是能力测试。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说,“通过学校出题组织的笔试是想考过去高考都没有触及的东西,即想象力、洞察力、记忆力、注意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等。

  相当于传统高考强调应试水平的试题,这些试点学校所出的试题更加灵活开放,有“一支铅笔可以做什么事”的思维想象题,还有借鉴美国SAT考试(学习能力测试)的国际化试题等。

  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复旦大学“水平测试+入学申请+面试选拔”自主招生探索已经走了8年,已累计从上海、江苏、浙江选拔学生5000多名。复旦大学招办主任丁光宏说:“这些学生分数不一定最高,但经过了各专业教授的学术面试,表现出更高的学术潜质和创新能力。

  这些高考改革的前提是保证招生录取的公平公正。记者采访了解到,试点地区的自主招生面试环节,都是采取考生、考场、考官随机现场抽取原则,杜绝提前“打招呼”;招生信息全面向社会公开,包括招录标准、办法、入围学生名单、监督举报渠道等;建立了相应的保密制度、回避制度、目标责任制度和处罚制度,一旦出现违规情况,取消学校的自主招生资格。

  上海社科院院长王战认为,中国正在推进的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要导向是打破唯分数论实施“综合评价”,实现高考录取刚性标准与多元评价的结合。(参与采写记者:仇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