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殷期望寄测绘——甘霖副省长到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调研侧记

13.12.2015  13:36

      水果之乡龙泉驿,沃土孕育着来年的新果。12月11日下午,四川省副省长甘霖在省政府副秘书长李志强、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马赟的陪同下,来到省测绘地理信息局龙泉基地,看望生产一线职工,调研测绘地理信息工作。

希望北斗基准站全省覆盖

      一进入四川省第一测绘工程院,甘霖握住工作人员的手,了解基地情况。走进陈列室,看到该院发展和测绘生产基地的建设历程、曾经用过的测绘仪器以及野外测量生活的场景照片,了解到该院曾在中越陆地边界勘界、西部无图区测量、汶川、芦山地震测绘应急保障、跨海大桥高精度测量等多项重要任务中,为维护国家主权、经济建设、民生安全作出的艰苦努力和突出贡献时,甘霖由衷地说,“看到这些我感到很亲切,我们是个老单位,过去无论是工业化也好、城市化也好、现代化也好、三线建设也好,都是先锋、都是先驱。”了解到该院近几年参与国家和省基础测绘工作取得的新成果,测绘技术和装备水平日新月异,尤其是“十二五”期间,承担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四川省北斗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基准站网,能够为地震监测、工程建设等提供毫米级的高精度位置服务时,甘霖呵呵直笑,关切地询问了基准站建设的投入、运行、维护以及应用情况,希望下一步能够实现站网全省覆盖。

称赞地图服务好

      省第二测绘工程院是国家直属事业单位中唯一一家地图印刷机构。走进地图印刷车间,一台台先进的印刷机正忙碌地运转。甘霖一边观看,一边了解制图印刷技术的过去与现在。来到地图成果展示区,铺开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听工作人员介绍普查开展情况、成果内容和目前用于监测的情况,他满意地笑着说,“每个县都覆盖到了!内容很清晰。”翻阅该院编制的全国首套《长江经济带专题地图集》、《省领导工作用图》、《省标准样图》、“4·20”芦山强烈地震第一张救灾地图等,他不断地点头称“”,爱不释手。还询问了转型后的地图出版社的效益状况。

勉励继续做好应急测绘

      现代装备区,一架架款式不一、大小不等、用途不同的无人机、应急装备车铺开阵势,煞是威风。“这是Z5型无人机,这是指挥系统……”省局测绘技术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向甘霖介绍省应急测绘保障体系建设情况,该体系的无人机集群灾情地理信息获取系统,不久前刚通过成果验收,院士专家们评价为“成果突破一机搭载多载荷与多机协同的集成技术,实现了测绘应急保障与复杂条件下的地理信息获取,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甘霖笑了“好家伙不少啊!”了解到测绘应急保障体系已在芦山地震、尼泊尔地震、“7•9"系列洪灾等重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灾后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给予了充分肯定,语重心长地勉励大家还要继续做好应急监测和灾备。

感慨遥感技术变化

      来到省遥感院多源影像数据处理中心,甘霖带上三维立体眼镜,饶有兴致地观看了甘孜州部分区域的三维模型、利用彩色航空影像通过立体测图完成的4D地图成果。观看了该院在自主研发的无人机倾斜相机获取影像基础上制作的眉山实景三维成果,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影像测制的1:1万地形图成果,以及全省影像图、立体影像册等。这些成果已为天府新区建设、灾后重建,以及公安、消防、交通等多个项目和领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服务。当听到工作人员介绍过去需要长年数月完成的图,现在只需要几天、数小时完成时,他感慨地说“变化不小,手段今非昔比啊!”了解到搭建全息影像通用服务平台,推动影像统筹、数据共享可大幅节约的政资金时,他不断地点头微笑。

殷切期望寄测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这几年,无论是在基础服务方面、还是应急保障方面,四川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很大、要求也很高。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在国家总局的领导支持下,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基础地理信息储备更充分了,技术装备、队伍素质,都不可同日而语了。“十二五”是投入最多的五年,也是发展最快的五年。经济发展、需求上升,这大势很重要。这支队伍是我省一支非常宝贵的技术力量,感谢同志们做出的贡献、付出的辛勤劳动。新年快到了,我代表省政府向大家表示慰问!”座谈会上,气氛暖融融。甘霖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肯定和亲切的问候感动着在座的每位测绘人。

      听完局长马赟的工作汇报,甘霖说,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我认为非常重要。它既是事业,也是产业;既是传统产业,也是新兴产业;既有基础性,又有战略性。从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角度它是事业,从以此为基础来开发它的许多市场功能,这是产业。它是典型的高技术产业、智慧型产业,其基础性深入千家万户,战略性上升至国家层面。不管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工作中,还是在社会治理、救灾抢险中,应用十分广阔、空间巨大。

      甘霖对今后的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还提出了“全覆盖、广应用,大数据、深开发,低成本、高价值”十八字殷切期望和要求:1:1万地形图和北斗卫星连续运行基准站要全省覆盖,大力拓展地理信息数据应用领域;要提高数据集约化程度,既要做好政务数据服务的开发,又要扩宽民生应用;要搭建数据底层共享平台,加强部门合作,为全省提供更为精准、优质、高效的测绘地理信息数据服务。他还鼓励省局下一步做好“十三五”规划、促进产业向千亿元目标迈进、深化地灾应急监测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