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成为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国试点城市
四川在线消息 (四川在线记者 王玥)今日,记者从成都市政府新闻办获悉,成都日前被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列入“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市”,已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全力提升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服务水平。此次系列措施的出台,意味着成都广大流动人口将享有同户籍人口一样的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在成都居住6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将享有健康档案,成都市400万流动人口将得到健康教育、疫情防控、计划生育、母婴保健等一系列卫生计生公共服务。
流动人口 成为成都人口增长“主力军”
据了解,截至2013年底,成都市常住总人口为1435万,较2010年增长30万人,年均增长10万人左右,其中,流动人口已成为成都人口增长“主力军”。近年来,成都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工作,逐步将流动人口纳入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覆盖范围,成都每年为近5万流动孕产妇提供住院分娩服务,为6万流动儿童提供常规免疫接种服务,卡介苗、百白破三联疫苗、脊髓灰质炎糖丸、乙肝疫苗、麻疹疫苗等新生儿基础免疫疫苗接种率均达98%以上。据统计,近三年来,成都市共提供了80.7万人次的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为4150对流动育龄夫妇提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新市民健康倍增计划项目为15240人提供免费全面健康检查,在流动人口聚集区设立避孕药具自动发放机335台……城乡居民享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已涵盖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等十一大类。
六部门协力 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机制
此次由成都市人口计生委、卫生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建委、市政府流管办六部门联合出台的《成都市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立足近年来成都推进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经验,把面向流动人口的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延伸,逐步建立起符合市情、全面覆盖、可持续发展的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健康档案是《方案》的一大亮点和工作重点,成都市将首先为辖区内居住6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等内容都将登记在册。以健康档案为依托,卫生、计生、人社等部门将应用信息共享机制,联动开展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控、流动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儿童是各种传染病的易感者,针对部分流动儿童家长缺乏预防接种必要知识的情况,《方案》重点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成都将为市辖区内居住满3个月以上的0—6岁流动儿童建立专门的预防接种档案,为流动适龄儿童及时建卡、建证和接种,同时每年集中开展“查漏补种”活动,开展乙肝、麻疹、脊灰等疫苗补充免疫、群体性接种和应急接种,对入托入学流动儿童严格执行查验预防接种证等管理措施,不断提高流动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率。此外,成都市还将投入专项资金和人力、物力,为流动人口免费提供多项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如免费为流动儿童提供免疫预防接种服务;加强流动人口传染病监测工作,及时处置传染病疫情,落实流动人口艾滋病、结核病免费救治政策;为流动人口提供避孕药具、优生优育咨询指导及孕前优生检查、风险评估;为流动孕产妇提供早孕建卡、孕情监测、叶酸补服、高危筛查、流动新生儿家庭访视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