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流入创6年新高 三大变化开启股市投资新模式

11.08.2014  12:05

随着热钱从欧洲等发达市场撤离,新兴市场再次受到追捧,其中中国股票型基金净流入额占整个新兴市场的约七成。

经济数据回暖、流动性宽裕、改革措施效果显现,中国经济似乎让人松了一口气。虽然证监会于上周五指出,沪港通正式启动具体日期尚未确定,但是7月最后一周流入的外资放巨量,依然显示A股行情值得关注。

引用申银万国最新策略报告指出,7月24~30日,外资加速涌入A股和中概股 21.4亿美元,加上7月31日更高达25.8亿美元,单日峰值在7月30日(7.6亿美元)。累计来看,当周流入量已超过2012年12月那波外资流入的峰值,创2008年4月以来的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轮外资流入与2012年四季度那一轮外资流入有异曲同工之处,资金均是先流入港股,然后再衍生至A股,当时外资流入A股和中国概念股长达24周,其中近半是12月初放巨量后流入,持续推升沪指涨13.7%。

连续两周巨额净流入

根据专业资金监控商EPFR数据,截至今年7月30日的一周内,全球新兴市场股基净流入额超过20亿美元,创77周以来新高,其中中国股基的净流入额高达14.4亿美元。

在过去一周,国际资金仍在持续流入中国股市,截至8月6日一周内的净流入额为12.2亿美元,为自2008年1月2日一周以来的第四高水平。《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中国股票型基金已连续两周实现净流入,截至今年1月1日以来的32周内,中国股票型基金平均每周实现净流入额3884万美元,其中有15周是净流入。

事实上,这些国际资本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发达市场股市。数据显示,由于欧元区的意大利等国经济陷入衰退,加上中东地缘政治局势紧张,欧洲股基同期净流出额超过10亿美元。

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国际资本分别有4次大规模流入A股,分别是在去年11月,今年1月、6月和7月。在去年11月的第一次,是中国高层公布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后,外国投资者重燃对中国股市信心。据EPFR披露的数据,截至去年11月27日的一周内,中国股基净流入额为5.73亿美元,创下近10个月来新高。

A股市场当时也出现了一轮明显上涨,据统计,从2013年11月15日至12月4日,上证指数最多上涨了近8%,而从11月27日至12月4日,沪指最多上扬了4%。

第二次密集流入发生在今年1月,截至今年1月15日的一周内,中国股基净流入达6.6亿美元,创近一年来新高;截至1月29日一周,中国股基已连续6周实现净流入,表明国际资本正持续涌入。巧合的是,A股从1月20日阶段见底到2月20日的一个月内,上证指数最多反弹了9%。

第三次大规模净流入则发生在今年6月。据统计,从截至6月11日的一周到截至6月25日的一周,资金连续3周净流入中国股基,合计净流入额达到12亿美元,上证指数在6月20日盘中跌至2010.53点,创近1个月来新低,而从6月21日至今,上证指数最多反弹了10%。

外资押注A股眼光独到

历史上出现与今年7月底类似规模的净流入后,对A股的影响究竟如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资料后发现,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唯一能和今年7月底这次热钱流入规模相媲美的,还要追溯到截至2012年12月12日的一周,当时中国股基共吸引了14.36亿美元净流入,不仅连续14周成功“吸金”,更创下自2008年4月16日以来的最大单周净流入额。

其实,疯狂的资金流入已持续超3个月,从2012年9月12日至12月12日的这14周时间里,超过30只中国股基累计吸引66亿美元净流入。

EPFR在当时的报告中提到,市场对于中国政府将在2013年早些时候落实系列经济改革的预期升温,加上近期经济数据向好共同提振了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热情。从当时流入的行业来说,能源、工业、原材料和非必需品最受资金青睐,显示海外投资者偏爱国内顺周期类股票。

外资疯狂加仓也推动A股走出一轮上涨行情,2012年12月4日,上证指数在连续数月下跌后盘中最低触及1949.46点,创下自2009年1月以来新低,但从12月5日到次年2月18日,沪指最多暴涨了24%,而从12月12日即当时净流入创4年新高后,沪指最多上扬17%,这些都足以说明外资大举押注A股的眼光相当准确。

港元暴涨暗示A股走高

实际上,港元的汇率异动同样也说明问题,在截至7月18日当周,美元对港元最低触及7.7497,为2009年7月以来最低,显示外资正疯狂涌入港元,其目的很可能想进一步曲线投资港股或者A股。

港元异动也迫使香港金管局上周不断购入美元以阻止港币升值,进一步维系持续了21年的联系汇率制。据了解,美元对港元汇率维持在7.75至7.85之间,金管局会在7.75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水平时,从持牌银行买入美元;当触及7.85港元的弱方保证时,会卖出美元,从而让强弱双向的兑换保证能以联系汇率7.80港元为中心点对称地运作。

有意思的是,在过去5年内,凡是美元对港元跌破7.75这一联系汇率制下的下端汇率,都对应着一轮A股走高。比如,在2008年10月底,美元对港元跌至7.7478,当时上证指数还在1729点,但在1个月后,中国政府推出了4万亿刺激政策,也推动沪指在2009年7月升至3412点,这意味着沪指在短短9个月期间就累计上涨了接近1倍。

再看2012年10月19日当周,美元对港元跌至7.7498,当时沪指在2128点,但到了2013年2月8日,沪指已累计上扬14%至2432点。随着沪指一路反弹,美元对港元也一路升至7.7552.

据统计,美元对港元是在今年6月20日当周首次跌破7.75这一关口,当时沪指在2027点,截至上周五收盘已累计反弹8%。(每日经济新闻)

  全球资金再“迁徙”中国A股成新价值洼地

7月以来,欧美股市已不再如日中天,俄乌危机及阿根廷债务违约等一系列不确定事件正在引发全球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调整,而中国相对平静的市场或将成为全球资金新的“避风港”。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总额3.86万亿元,较2014年一季度的3.56万亿上升3000亿元。其中所公布的四类资产(股票、债券、贷款和存款)二季度持有量均有增加,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股票资产一季度被减持的形势得到逆转,较一季度末环比增持14.1%。

而近段时间,海外投资者持续看好中国A股市场。资金流向监测机构EPFR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8月6日的当周,超过10亿美元资金流入中国股票基金。

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故事,加上沪港通的即将亮相,也将成为国际资本流再配置的重要催化剂。“中国内地和香港股市均会受益,因为最终的结果是一个更大的市场并拥有更多的流动性。而这将会导致更合理的定价和更高的透明度,因此两个市场都会对投资者有吸引力。”美盛集团(Legg Mason)旗下资产管理公司QS Investors资产组合经理林侑纬(Wayne Lin)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外资持续增持人民币金融资产

根据央行近日公布的“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情况”数据,二季度末,境外投资者分别持有股票3641.98亿元、债券5593.11亿元、贷款8938.23亿元以及存款20451.3亿元,而该四类资产依次较一季度增加449.11亿、469.62亿、1469.8亿及611.48亿元人民币。

投资者已不像一季度对中国经济有着硬着陆的担忧,中国政府二季度所实施的一系列财政和微刺激政策已令市场情绪得到明显改观。且从国际大环境来看,俄乌地缘政治事件以及欧洲经济的疲软也将导致资金从欧美转向新兴市场。”瑞银财富管理北亚太区首席投资总监浦永灏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迹象,或意味着投资者相信中国的经济增长势头并不会暂停,而日益增长的资本流入也显示出投资者相信中国政府正在允诺将国家的金融系统变得更加市场化。”林侑纬对本报表示,相对于发达市场,中国更有吸引力的估值驱动了资金的流入。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跨境资金的流通渠道更加畅通。而随着RQFII额度的扩大,也必然会出现持续的海外资金涌入中国债券或股票市场,持有人民币金融资产不断增加。目前,RQFII试点已经扩大到香港地区、伦敦、新加坡、法国、韩国和德国,投资额度合计6400亿元人民币。截至今年7月底,已有87家境外机构获批RQFII资格,获批总额达2566亿元人民币。

林侑纬对本报称,他已经看到持续的资金正流向中国市场,中国消费者的增长是一个长期趋势,这将吸引资本的持续流入。与此同时,中国金融改革对于投资者的涌入及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意义。

距离沪港通登陆或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当前的海外资金似乎已“各就各位”。香港金管局自7月以来连续24次注资逾750亿港元入市干预,足以证明资金流入香港市场的迹象正明朗化。

资金流入或将持续1~2个月,不过对中国金融资产的短期增持并不代表海外投资者已经认可了中国市场,”浦永灏对本报强调,资本来去很方便,短期资金流动亦属正常,FDI(外商直接投资)是一个更长期的参考指标,但该数据2014年仅出现2.2%的小幅增长,且6月外汇占款的大幅减少,或意味着有部分资金还是在往外走的。

抢滩A股市场

而在二季度,中国股票资产已重获海外投资者的追捧,资金流入股票资产的数量逐月增加,而在今年一季度,这一资产是遭到减持的。

即将启动的沪港通自然成为资金备战中国股市的重要因素。7月以来,海外资金加仓A股的意图愈加明显,包括南方A50和博时FA50在内的部分RQFII-ETF申购量激增,源源不断的资金正借道RQFII-ETF进入中国A股市场。

实际上,近日A股已出现了久违的大幅反弹,并连创年内新高。自7月以来,上证综指涨幅已达7.75%,年度迄今涨幅为3.71%。汇丰近日发布报告指出,政府的微刺激政策导致投资者重建对中国市场信心,中国现在已成为亚洲地区最合理的市场,全球基金已经增加了对中国股市的风险曝露,他们现在对其持中立态度。

而业内人士认为,在中国股市企业管理水平得到改善和通胀率见底的情况下,基于低估值和沪港通等因素,下半年A股具备上涨潜力,蓝筹股仍大受追捧,医药、国企改革亦成为私募基金重点关注领域。

当然,利好能持续多久还值得商榷,资本最终还是要看回报率,中国的一些企业盈利并不乐观,最终也要看中国整体经济的反弹幅度能持续多久。”浦永灏亦提出警示。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较高的资金利率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也同时导致外资对国内债券市场的参与度加强。Wind数据显示,年度迄今,排名前三名的RQFII人民币固定收益基金涨幅均在5%以上。

资金重新定位亚洲等新兴市场

经济的企稳反弹和货币政策相对宽松,吸引着海外资金重返亚洲等新兴市场。最新数据显示,EPFR追踪的全球新兴市场股票基金在8月首周吸金额达到37亿美元,资金持续流入亚洲(除日本外)的股票基金,流入额度创造了自2012年四季度以来相当于管理资产(AUM)规模的最高水平,主要由中国股基的强劲吸金所支撑。

与之相对应的是,大量资金仍在从美国和欧洲逃离。8月首周,EPFR追踪的全球发达市场股票基金的基金赎回额度达到今年2月首周以来的最高水平,特别是欧洲股基的赎回量达到了过去两年最大的一周,主要由于投资者担心该地区经济过于脆弱不足以应对俄乌危机所可能带来的进一步冲击。

实际上受美联储货币风向标转向和欧美经济复苏的影响,去年7月和今年1月轮番上演的资产抛售潮所导致的恐慌情绪一直蔓延于新兴市场内外。尽管过去半年,全球市场相对平静,但在美股创新高和欧股市场改善的情况下,新兴市场的收益相对有限。

今年7月,全球市场大幅震荡,当美国和欧洲市场惨遭血洗的时候,新兴市场却获得了正向回报,这暗示了投资者正在将注意力集中在估值相对更具吸引力的市场。”林侑纬对本报称。

根据汇丰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海外机构投资者(FIIs)7月明显看涨亚洲股市,该地区所有市场都出现了资金净流入,韩国和印度的流入量最多。现在亚洲正成为最受欢迎的市场。而分行业来看,基金保持它们的超配在主要原料上,提高了在原材料和能源的投资,而电信和科技仍保持为它们在该地区至少会拥有的两大行业。

而对于当前亚洲股市的看法,汇丰表示超配印度尼西亚、中国内地和泰国,低配香港地区、菲律宾和韩国;在行业方面,倾向于金融、非必需消费品和能源。(第一财经日报)

大盘九连震 80股创历史新高

7月29日以来,沪深主板大盘结束了此前的逼空式反弹,连续9个交易日呈现强势震荡的格局。不过,市场震荡并未影响个股行情的精彩程度。统计显示,除今年年内上市的新股外,有80只个股在近期大盘震荡期间创出股价历史新高,这些个股为投资者布局下一阶段行情提供了有益线索,包括中小板股票以及新能源汽车、特高压、医药生物等发展前景明确行业内的股票,值得后市积极关注。

80只个股不惧震荡创新高

指数上涨与赚钱效应并不能完全划上等号,在前期大盘快速反弹过程中,投资者普遍感到“赚了指数不赚钱”,而在行情近期迎来震荡格局后,个股赚钱效应反而开始增加,主要表现为股价创历史新高的个股大量出现。

7月29日以来,在银行、地产等蓝筹股逐渐上涨乏力的影响下,主板大盘失去了此前高歌猛进的逼空上涨动力,最近9个交易日,沪综指始终围绕2200点进行强势震荡。短期而言,这种强势震荡的格局很可能延续。首先,7月经济、金融数据即将发布,市场观望情绪开始浓厚;其次,蓝筹股此前反弹过快,大面积处于超买状态,客观上需要一个回调消化获利盘的过程,也令短期市场失去了拉升主线;第三,从两融市场以及股指期货的持仓数据看,多空分歧也持续加大,提升了整体市场出现震荡的概率。

不过,大盘震荡显然并未影响到个股的做多热情。据数据,在7月29日以来的9个交易日中,剔除掉今年年内上市的新股后,有多达80只个股的股价创出了历史新高,走势极为强悍。

从风格角度看,在80只创出历史新高的个股中,有18只个股来自上海主板市场,有9只个股来自深圳主板市场,有35只个股为中小板股票,另有18只个股为创业板股票。

而从行业角度看,80只创历史新高的个股分布在20个申万一级行业中。其中,电气设备行业内的股票最多,达到10只;电子、机械设备、汽车、医药生物四个行业紧随其后,都各有9只个股创出历史新高;此外,化工和计算机行业也各有四只股票在近期市场震荡期间创出股价历史新高。与之相比,银行、休闲服务、食品饮料、商业贸易、轻工制造、非银行金融、传媒等7个行业没有一只个股在近期创出历史新高。

强势股提供三大布局线索

展望后市,随着震荡行情的展开,市场热点切换成为大概率事件,投资者的持仓结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分析人士表示,判断市场热点即将进行切换的原因有二:其一,本轮自2000点开始的反弹行情,领涨品种主要为大盘蓝筹股,目前此类股票继续上涨的空间已经不大。一方面,大盘蓝筹股上涨需要持续的巨量资金推动,但从本轮反弹以来的资金流向特点看,存量资金博弈的格局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这难免给权重品种后市继续上涨带来显著制约。另一方面,在经济复苏尚未明确的现阶段,大量周期性大盘蓝筹股的集体走强也缺乏基本面的足够支持。其二,从对历史上中级反弹行情的统计看,在大盘第一轮快速上涨后搭建震荡平台的阶段,通常都会出现热点切换,单一品种从头涨到尾的情况非常罕见。

就后市热点切换的潜在关注品种而言,近期股价创出历史新高的股票作为当前市场中的最强势品种,能够给投资者布局提供非常有借鉴意义的线索。总体来看,布局线索有三:

一是中小板有望获得资金关注。从市场风格板块看,中小板近期创历史新高的个股最多事出有因。蓝筹股前期上涨后面临较大获利回吐压力,而从蓝筹股中流出的资金会去哪里,则成为投资者二次建仓的关注点。在估值压力较大和机构持仓比例较高的情况下,创业板肯定不是资金的最好去处,这无形中提高了中小板对资金的吸引力。

二是政策大力扶持的行业具备吸引力。从近期创历史新高个股的行业分布看,电气设备和汽车行业内的股票较多,而上述两个行业分别对应着特高压和新能源汽车两大政策扶持领域,考虑到政策的延续性,上述政策扶持性行业后市具备成为主流热点的可能。

三是需求刚性的行业。尽管本轮反弹的促发因素之一是经济复苏预期,但经济复苏是否确立仍有待观察,投资者与其冒险博弈基本面可能逆转的行业股票,不如耐心持有景气度本来就有保障的品种。医药、电子等需求刚性特征明显行业股票,大概率不会缺席未来的反弹行情。(中国证券报)

社保基金积极入市透露三大信号

素有“国家队”之称的社保基金,不管是调仓路线,还是新开A股账户,都备受市场关注。7月份社保基金新开A股账户达到31个,一举刷新单月开户历史新高。

作为稳健型的机构投资者,社保基金缘何积极入市?市场为何如此关注社保基金的一举一动?在笔者看来,这至少透露出三重信号。

首先,一系列的经济数据透露出我国经济开始企稳回升,这是推动股市上涨的动力。

在这里先说明一下,社保基金是在7月份新开了31个A股账户,因此,我们在引用经济数据的时候,还是用二季度的数据相对来说较为合适。

数据显示,2014年二季度我国GDP较上年同期增长7.5%,与一季度7.4%的增长率相比有所上升。这表明我国经济已出现回暖势头,4月份以来的微刺激政策已初见成效。上半年,中国经济这艘大船实现了稳中有升、稳中有进的良好局面,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种情况下,社保基金再开户,反映了社保基金对于股市投资的认同。

当然,这与政府打出的一系列微刺激“组合拳”也有密切关系。我们看到,在一季度GDP增幅创18个月最低水平后,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包括交通水利建设、棚户区改造、定向降准等一系列稳增长措施。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一系列改革顶层设计的出炉,最终还是需要落实方能释放改革红利。

其次,社保基金的投资一直以稳健为主,而贴在蓝筹股身上最多的标签之一就是“稳健”,在国企改革利好、沪港通推出在即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蓝筹股将重新成为市场的主流投资热点。

我们看到,自7月22日起,沉寂多年的蓝筹股突然锣鼓喧天一路井喷,如脱缰的野马一发不可收拾,带领疲弱多年的沪指突破2200点,带动大盘叩开牛市大门。面对蓝筹股的这一表现,社保基金自然不会视而不见。有业内人士称,社保基金看好股市未来的长期走势,或将抄底部分低价优质蓝筹股,以期获得长期投资回报。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上证指数在2000点附近来回折腾,一些蓝筹股价位确实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社保就有了入市意图。

再次,市场重视社保基金的动向,主要是因为它体量大,将其当做市场的增量资金,能产生利好。

根据社保基金2013年的年报,去年社保基金实现权益投资收益额685.87亿元,投资收益率为6.20%,累计投资收益额为4187.38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8.13%,截至去年年底,社保基金会管理的基金资产总额达到12415.64亿元。这意味着,如果社保拿出10%的资金进入股市,股市就可以获得超过1000亿元的增量资金。

可见,社保基金能洞悉政策风向,被市场视为“A股风向标”。

我们看到,历史上,社保基金被誉为股市风向标,其在A股牛熊转换之间的精准操作,让市场参与者记忆犹新:2005年6月份,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之时,社保基金大举增仓,A股随后迎来波澜壮阔的反弹;在2007年底股指升至历史新高之后,社保基金果断减仓而成功逃顶;在2009年1月份的行情启动之前,社保基金曾大举开户,随后A股逐月飙升,被认为“精准抄底”,社保基金被冠以神秘光环。

当然,影响市场的因素还有很多,而社保基金也只是其中的一个参与者。社保基金大举开户,是否意味着牛市真正的到来,我们无法做出百分之百肯定的判断。但这起码能说明一点,就是社保基金是看好A股市场的,不然,怎么会在7月份新开31个账户,创出历史新高呢?(证券日报)

  沪港通如箭在弦 三大变化开启股市投资新模式

随着沪港通启动时间日益临近,海外各路资金也加快了在A股和港股的布局。作为今年证券市场一项最为重要的制度革新,一旦沪港通正式启动,将对整个A股和港股市场带来深刻的影响。

一位长期投资A股市场的深圳私募人士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尽管深圳与香港近在咫尺,但此前由于通道不畅通,对港股市场的参与程度较浅。而沪港通的正式推出,将更进一步拉近A股和港股市场的距离,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拓宽投资范围,这对中国证券市场而言,必将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那么,沪港通创新性的交易机制,究竟存在哪些新的变化?

范围扩大:终于可以买到腾讯

过去10年,腾讯控股(00700,HK)从上市初的3港元涨到最高的646港元(不复权),最高涨幅超过200倍,但这对绝大多数内地投资者而言,却是根本买不到的奢望。“人生能有多少个十年?”一旦沪港通启动之后,内地投资者也能分享腾讯的成长了。

对于内地普通投资者而言,最大的好处,还是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可以进行投资的范围。”上述深圳私募人士表示,“以往,内地普通投资者能够投资的股票,主要集中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2000多只个股。而近两年,由于IPO的断断续续,也造成了优质上市公司数量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就拿今年的新股来说,真正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公司并不多。不过,一旦沪港通启动,就相当于大批优质新股上市了且还不圈钱,而投资者可通过沪港通投资在港交所上市的部分公司,这绝对是机会难得。

根据沪港通有关规定,内地投资者可以投资的港股范围主要包括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成份股、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成份股,以及上证 “A+H股”(A股不在风险警示板)。目前,港股标的共264只,A股标的共568只,除去A+H股的标的外,那些单独在港交所上市的标的,以及在恒生大中型指数成份股中大量极具投资价值的股票,都有可能成为内地投资者追捧的对象。

以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成份股为例,其最大特点是涵盖了大量港股蓝筹股。其中,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00001,HK)、和记黄埔(00013,HK)、长江基建集团(01038,HK)和电能实业(00006,HK),这些公司都是今后内地投资者可以买入的港股标的。此外,金融股中,恒生银行(00011,HK)、香港交易所(00388,HK),以及汇丰控股(00005,HK)等,也在投资标的中。而上述蓝筹股和金融股往往都具有比A股公司更高的估值,因此,沪港通开通之后,优质蓝筹股标的范围的扩大,为内地投资者带来了更多投资机会。

除此之外,港股市场行业分布更加宽泛,消费类股票、博彩股、高科技股中,都有大家耳熟能详但在此前又难以投资的公司。比如,消费股中的康师傅控股(00322,HK)、周大福(01929,HK)、莎莎国际(00178,HK)、达芙妮国际(00210,HK)等公司,都颇具明星相;博彩股中,有银河娱乐 (00027,HK)、 澳博控股(00880,HK)、 美高梅中国(02282,HK)、金沙中国有限公司(01928,HK)等;高科技股中,最吸引人的无疑是腾讯控股,此外,联想集团(00992,HK)、金山软件(03888,HK)等,也将成为未来内地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交易简便:无需换汇A股账户直接买卖

虽然此前已有内地投资者通过香港券商开户并交易港股,但总体而言,手续较为复杂,不太方便。

一位进行过港股交易的内地投资者毛先生表示,“一方面是新开户确实不方便,毕竟相比内地券商的开户,还是有手续上的差别。最大的不便之处,还在于资金流动的不畅通。”由于在炒港股,必须先把人民币换成港币,再存入香港的金融机构,中间换汇数量有较大限制,且耽误时间也较长。

不过,沪港通开通之后,上述问题基本上迎刃而解。

首先,根据有关规定,投资者并不需要重新开立股票账户,只需要有沪市人民币普通股票账户。买卖港股前,只需要到内地试点券商签订港股通证券交易委托协议,签署风险揭示书等。

其次,尽管港股都是以港币计价,但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买卖港股,则以港币报价,以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即内地投资者不需要提前将人民币换成港币,而是直接用人民币就可购买。例如,某内地投资者买入港股,成交金额是1万港元(忽略税费),实际是以股票交收日当天据换汇汇率折算后的人民币金额进行交付。卖出港股时,则根据汇率折算后,直接以人民币返还到投资者账户。

制度差异:享受T+0和无涨跌幅限制

沪港通启动后,内地投资者投资港股,还可以享受到“T+0”和“无涨跌幅限制”的畅快。

当然,港股市场还有很多规则与A股不同,投资者须特别留意。

比如,报价显示不同——在港股市场,当股票上涨时,股份报价屏幕上显示的颜色是绿色,下跌时则为红色;整手股数不同——内地市场每手股票交易单位统一为100股,而在港股市场,不同股票可以自行设立不同数量的每手交易单位,有的设为每手100股,有的设为每手1000股,也有的是2000股等。

值得注意的是,沪港通还在交易上进行了一些特别的规定。比如,沪港通只采用竞价交易,而不支持大宗交易;只能采用限价申报,而不支持市价申报。此外,内地投资者参与港股投资,目前还禁止进行融资融券、禁止“裸卖空”和禁止“按盘交易”等。(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