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 勿需迷茫 ——招生与就业处处长阮永生作就业指导报告
“大学的光阴该如何度过?”“如何认识专业学习与人生愿景的关系?”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当前就业形势如何?”4月10日晚7点,招生与就业处处长阮永生在四教报告厅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同学们作了一场就业指导的专题讲座,与同学们分享了他自己的求学经历,以及多年来承担学生工作的感悟。
讲座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副委书记兼副院长谢君主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部分教师和各年级学生代表聆听了本次讲座。
要让自己每一天都活得有意
阮处长告诫同学们:大学生活,“勿需迷茫”。
大学期间,第一要学会做人。做人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为了自己活得实在和舒畅而做。阮处长引用了歌德的名言:“人不能孤立地生活,他需要社会。”以此告诉同学们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给人生带来快乐,而且能助人走向成功。
第二、要学会做事。阮处长说,做事的学问是有许多方面的,但是有许多人却无法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通过分析成功人士的履历,发现他们总是在琢磨一条适合自己成就大业的方法,不断地选择和排除,从最佳的“路线”开始突破,所以赢得了成功的人生。
阮处长告诉同学们,最佳路线就是“要让自己每一天都活得有意义”。
如何认识专业学习与人生愿景的关系?
阮处长谈到了大学生活与专业学习的关系理解的问题,告诉同学们要“转变一个观念,培养两个习惯,形成三种能力,做好四件事情”。
“一个观念”是指专业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今后从事相应的专业工作,更多的在于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两个习惯”是指思考的习惯和思维的习惯,爱思考的习惯让人年轻,形成一些基本的思维方式,既能熟练运用各种方式,又能随意组合,变幻出新,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形成三种能力”就是要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索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和阐释问题的能力;“做好四件事情”是指学好自己的专业,广泛阅读各领域的经典书籍,锻炼好自己的身体,结交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阮处长告诫同学们,虽然这四件事情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但这都是必要条件。做好了可能未必给你带来什么,但是不做好,恐怕一辈子也补偿不来。
阮处长在讲到所学专业与从事职业相关度的问题时指出,通过调研,每个人今后从事的事业与专业纯粹一致的可能性只有40%,并且分析了材料学科专业就业地区分布情况,介绍了相关专业就业方向,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了材料学科类专业的就业前景。
全面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
阮处长首先分析介绍了当前国际就业形势,谈到了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深远影响,国际经济复苏缓慢,经济增长维持在较低水平,就业机会增加十分困难。国际就业失业率居高不下,国际政治动荡剧烈,政治格局发生变化,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对整个就业形势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
然后,阮处长分析了我国国内的就业形势。他指出,中国是一个外贸占主导的国家,是一个很大的制造工厂,受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影响十分严重,传统的就业岗位在短期内增加几乎不可能。近30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资源成本大幅上升,投资成本与亚非拉国家相比的优势明显下降,外资企业战略转移等因素影响了我国就业机会的增加。中国产业的结构的调整,国有企业的改革,主动放缓经济增长率,向创新、集约、环保型产业转移,传统就业岗位减少的趋势不可阻挡,新兴产业岗位的产生又尚需时日。中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增长与有效就业岗位增长不匹配。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阮处长告诉同学们,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宏观因素,二是微观因素。
宏观方面,劳动力总量供给过剩与结构性失业长期并存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状况及产业结构调整时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高等教育规模与社会经济发展不适应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
微观方面,高等教育招生和培养的计划管理与就业市场化之间的矛盾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体制原因;高校毕业生择业观念滞后,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社会原因;社会资源的缺失是影响毕业生到边远地区、非公企业就业的制度原因。
这些因素具体表现在我国中小企业太少,就业容量不大;专门人才素质未达标,造成岗位难的其人;结构失衡是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大学生陈旧的就业观念亟需改变。
谈到世界就业发展的趋势时,阮处长指出,产业变动的进程加快,服务业逐步成为就业主体;灵活就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就业模式日趋多元化;工作岗位的创造与消失速度加快,就业的稳定性下降等等问题,这都影响了我们大学生的就业,但是我们也要发现其中蕴藏的巨大机遇。
在讲座过程中,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同学们认真聆听,整个四教报告厅热情高涨。同学们表示听了报告后,受益匪浅,增强了学好专业知识的自信,对以后就业找工作也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讲座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