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调结构促乡村生态游 农户唱响“致富歌”

01.06.2015  13:49

        茶园掩映在青山绿水间

        中新四川网6月1日电 (刘刚 通讯员李长胤)“洪雅旅游的对外影响力越来越大,大峨眉国际旅游西环线途经桃源,你们入住新村后依托温泉开发,好日子就要来了!”1日,眉山市洪雅县桃源乡新村聚居点组长黄连迪与村民们交谈甚欢。

        记者看到,桃源乡公山村6组绿意盎然、空气清新,蜿蜒的水泥路穿村而过,新村聚居点项目已现雏形,村民们三三两两地在自家茶地里采摘茶叶,眼前一幅生态和谐的美丽画卷。

        据了解,近年来,桃源乡在一系列新村发展、强农惠民政策的指引下,全乡群众不断创新思路、探索前行,在山乡田野唱响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之歌。

        “看着新村规划设计图就上档次,住了几十年的土木结构房子,现在也能改善一下居住环境了。”村民王倡华告诉记者。

        “桃源温泉是我们这里最好的旅游资源,入住新村后,我想搭上乡村旅游的顺风车,挣点轻松钱。再也不到工地上干那些粗重的体力活了。

        “我想提前学点旅游知识,为今后的旅游发展作好准备……”大家七嘴八舌地发表着各自的看法。

        桃源乡负责人李兴伦介绍,多年来,自然条件恶劣、家庭人口多、村民思想观念滞后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村民们大多已经习惯于林间耕作、埋头干活的生活方式,生活圈子也相对封闭。李兴伦表示,要想在山区助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产业的发展来支撑。

        据介绍,桃源乡的茶叶种植业忽如一夜春风来,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目前,茶园在地面积逐年递增,到去年底已达12439亩,覆盖全乡公山、武陵、黄湾、画林4个村,年产绿茶295吨,其中优质茶171吨。全乡仅茶叶单项收入就达2000万元,人均增收4000元。

        “比起以前种树和种玉米,种植茶叶的效益要好得多。”村民刘学指着家门前的水泥路告诉记者,3年前他东拼西凑打通了离家300米远的“断头路”,负债9万多元。目前,他家已通过采摘茶叶还款2万余元。

        目前,桃源乡正积极鼓励群众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延伸茶叶产业链条,先后成立了桃源乡茶叶协会,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4家,走出了一条“连片发展、产销一体”的致富新路子。

        洪雅县相关负责人表示,桃源乡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下一步鼓励他们围绕茶叶产业优势,着力打造绿色有机产品,加大品牌创建力度,以产业发展带动全乡群众增收致富,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