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分院:一夜“转场”

02.04.2014  11:06

      (本网讯 张榕辉 杨德贵 摄影报道)“明天早上,必须要保证600人吃到可口的早餐!”这是洛阳分院供应科科长张榕辉,在26日的分院空勤食堂搬迁现场向笔者表达的食堂一夜搬迁工作目标,他说,这也是分院领导向他们提出的基本要求。从26日下午开始到27日凌晨结束的洛阳分院空勤食堂搬迁工作,14个小时,让人记忆深刻。

搬迁,为了崭新的面貌

      洛阳分院空勤食堂是1993年分院迁建洛阳时,按照当时的高规格修建的。设计容量是保障150名空勤人员就餐,而分院现在有600人左右的空勤人员就餐。早期空勤食堂楼里有空勤一灶、二灶、机关食堂、风味餐厅、办公室,而现在整个二层的楼里全是空勤人员就餐的场所,就这样也不能满足同时就餐的要求,只能轮换着就餐。经过20年的使用,在许多功能、设施上已经不能适应分院快速发展的要求。20年中,虽然有几次改造,但也仅仅是为了应付不断增加的就餐人数,不断的扩容,不断的修修补补。

      2012年底,学校张泽龙副校长在分院调研工作时,看到空勤食堂简陋的就餐环境,他要求分院尽快拿出改造计划,争取国家资金支持,按照国家制定的高校标准化食堂要求进行改造。随后,分院基建部门在前期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项目审批方案。26日的搬迁工作就是为了今后有一个崭新面貌的空勤食堂呈现。

搬迁,周密的计划

      2月24日,分院新学期开飞不久,食堂改造工作就进入实施日程。临时就餐点的选择成为首先需要确定的工作。新综合楼、现有机关食堂都成为选项,而要保证近600人的用餐,闲置的老候机楼,因其700多平米的可用面积和航站楼餐厅厨房较为完备的厨房设施条件,最终被选定为临时就餐点。

      26日,这是搬迁的日期。张榕辉说,这个日期是提前10天就确定了的。为什么要提前这么多天确定时间,原因在于倒逼工作进度,为下一步的改造争取更多的时间,而实际上也非常有效,临时就餐点的水、电、气等改造和清洁仅用了20天。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食堂里每天要使用许多消耗品,米、面、油等食材要计划好,可以为搬迁减少工作量,也是为了争取时间。

      随着搬迁时间的临近,供应科的工作人员还提前做了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清点确定需要搬运物品的顺序,对一些零散物品进行打包。

搬迁,看似简单实则复杂

      搬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会觉得很简单,因为平时看到的是摆放整整齐齐的物品,而真正把这些东西要搬出来的时候,才发现怎么会这么多东西。

      67张桌子、500多把椅子、27个操作台、15个货架、6个大冰箱、4个消毒柜、4个保鲜柜,还有蒸饭车、和面机、切菜机、切肉机……这些物件在张榕辉这个供应科长的嘴里“如数家珍”般的冒了出来,更不要提那些锅碗瓢盆的小物件。

      这么多东西,是分批搬还是一次性般?还真的需要好好衡量一下。分批搬,时间上有保证,但有的食品是统一加工的,向临时就餐点运输时可能会让食品暴露,有食品安全隐患。一次性搬,时间紧张,如果计划不周,可能会造成第二天的就餐保障出现困难。最终,在反复权衡后决定一次性搬迁,大家认为只要同心协力、计划周密是没有问题的。

搬迁,紧张而多变

      26日下午,午餐保障结束后,供应科的干部们在简短的碰头会后决定将搬迁的时间再次提前,要求搬家公司提前到达,为第二天的保障留出时间裕度。一些在晚餐保障中用不着的物品,先期运往临时就餐点。

      傍晚18点,一支长长的队伍出现在分院的路上。这是学员们吃过晚饭后,每人搬一把椅子去往老候机楼。人多力量大,张榕辉说,非常感谢飞行大队的帮助,要不然用车搬运500多把椅子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晚上10点,供应科全部48名员工还在紧张地分拣摆放各种物品,他们的脸上没有看到疲惫,反倒显现的是紧张工作中的兴奋。

      空荡荡的老候机楼大厅里,张榕辉在不停的打电话,他说:“真是百密一疏,遇到一点麻烦,厨房的下水道出口太小,刚才厨房试用发现下水不畅。老候机楼餐厅原来的实际用量小,而空勤食堂是几百人的食品加工量。”庆幸的是在一番电话联系后,分院水电保障部门连夜拿出了改进方案,不会对第二天的工作造成影响。

搬迁,14小时后的变化

      凌晨5点,这是搬迁工作结束的时间,也是供应科员工们开始新一天工作的时间,这一场从26日下午3点开始的搬迁工作就此画上句号。经历的14小时,紧张而多变,有序且周密。

      27日早上6点半,当笔者再次在老候机楼大厅的同样角度拍摄照片时,取景器中看到的是几十张摆放整齐的座椅和学员们端着饭碗吃着可口饭菜的情形,而在几小时前,这个大厅还是空荡荡的。

26夜,空荡荡的大厅

27日早上,学员们在用餐

晚间搬迁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