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龙车:河滩养殖生态鸭 年收入达10万元
四川在线消息(帅开平 王超明 特约记者金其云) 10月23日,笔者在泸州市纳溪区龙车镇芦花村一组的小溪河滩上看到:小溪里,一群群鸭子在小溪里拍打着翅膀,追逐嬉戏;溪边的竹林中,三五成群的鸭子在悠然地觅食……随着养殖户何洪光的食料盆铛铛铛地敲响,成群结队的鸭子便从小溪的河滩和溪边的竹林蹿出,呱呱呱地直奔投食点……
何洪光是龙车镇芦花村一组村民,借助村里小堰河水域资源饲养生态鸭,把近两公里的滩涂荒地变成了“生态鸭产业带”,年出栏生态鸭近4000只,年收达10万元。
打工仔返乡办养鸭场
何洪光今年45岁,早年一直在成都、重庆和泸州等地建筑工地打工,虽然有时每月可以收入四、五千元,但工地的工作很辛苦,他一直打算回到家乡发展。
2009年年底,何洪光在泸州城里打工时,工地的包工头请他们去一家特色饭店去吃团年饭,当服务员端上了一盘红烧鸭时,何洪光吃后觉得肉质和味道非常不错。何洪光打听后知道,这家店的鸭子是指定购买的野外散养的生态鸭,价格要比普通集中饲养的鸭子高出4元左右一公斤,而这家鸭餐馆每天要消费100多只鸭子,每年需要3万多只鸭子。何洪光当时想,现在大家的生活质量都提高了,回乡搞生态养殖可能会是一门致富产业。
2010年春节刚过,何洪光就开始筹划着自己的养殖业。何洪光发现,村里那条小河不仅有水位平稳的堰堤,还广阔的河滩和丰盛的水草,在这里搞养殖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于是,何洪光以每年500元的承包费,向村里承包一段两公里的河滩地发展生态养鸭。“这里搞养殖条件好,常年都有溪水流过,又紧邻公路,出售鸭子和运输食料都很方便。”何洪光说。
说干就干。当年4月,何洪光在溪边的竹林中建起养殖场,并首批投放了1000多只鸭苗,利用河滩养殖生态鸭。看着活蹦乱跳的鸭苗一天天长大,何洪光的脸上挂满了笑容,梦想着这批鸭子出栏后会大嫌一笔。可是一个后,何洪光发现有一部分鸭子不吃东西了,随后就开始死亡。他赶紧向镇兽医站的技术人员求救,得知鸭群患了传染病。当年是泸州地区禽流感爆发厉害,何洪光的1000只鸭子损失八成,他投入养殖场的四万多元几乎血本无归。
重操旧业挣本钱
2011年,何洪光再一次外出打工。打工期间,他心里没有时刻惦记着他的养殖业,因为他决心从哪里跌到,就要在哪里站起来。一年后,何洪光挣到了3万多元,但他没有急切回乡,而把打工地点瞄向养殖鸭场。因为知道,要想发展养殖业,就要掌握吃透技术。于是,何洪光在泸州一家专业养鸭场找到了一份工作,一边打工一边偷学技术。每逢鸭场老板给鸭苗预防、配药时,他主动参与,过后便迅速用小本子记下全部要领。2013年2月,何洪光又回到老家重操旧业,他还是把目标瞄准那一片河滩地,养殖生态鸭。
有了前一次失败教训后,何洪光很重视养殖的消毒和防疫,饲养前他专门对小溪边的鸭舍及周边的河滩进行消毒,并在水面上搭起10平方米左右的竹筏,便于鸭子休息和上岸。为了照顾好鸭子,何洪光把家搬到河滩上,每天精心照料他的鸭子,由于防疫和管理到位,再加上河滩上的水草丰茂,何洪光先后摊投放的3000多只鸭苗生长顺利并成功出榜,当年纯收入近七万元。
河滩生态鸭产销两旺
“我在河边专门建了鸭舍,白天鸭子在溪中、林中自由自在地嬉戏游玩,晚上鸭子全住在棚舍里。”何洪光说:“棚舍地板是网状的,鸭子的粪便通过网格落在下层的发酵床上,定期清理专门的沼气池里,确保养殖过程零排放,对小河及周边不会有污染。”
据悉,何洪光饲养的鸭子以稻谷、玉米为主食,以青草和浮萍为副食,在河滩上还可捕捉小鱼、小虾、贝类、昆虫等食物,他的鸭子是充分享受着大自然福利的“野鸭子”。
“在河滩上养鸭,鸭子欢、生长快,效益好着呢!”何洪光说,河滩养鸭充分利用林间空闲地养鸭,减少养鸭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还为树木生长提供有机肥料,增加林木经济的效益,是一举多得的好项目。
“我的生态鸭很畅销,都是城里的酒店和周边的农家乐上收预订,我每天除了照料鸭子外,主要时间都是为客人送货。”何洪光说:“今年已出栏成鸭4000余只,年底还可以成鸭1000只左右,纯收入达10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