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鱼塘镇:提升干部“走、解、办、惠”意识

02.04.2014  20:57

   四川在线消息(楚晓东 刘川) 自“走基层”活动启动以来,泸州市龙马潭区鱼塘镇以抓紧、抓好队伍建设为切入点,立足基层实际,着力提升干部“走、解、办、惠”意识,以干部服务意识提高、工作作风转变,群众得实惠为目标,以“走基层”活动为干部的锻炼载体,实现了基层干部“四个变化”,让干部真真正正走下去,民心切切实实聚起来。

   走基层”,将群众要服务变为干部送服务,将服务主动送到群众身边去

  “有的服务可以送到群众门上去,但却非叫群众过来。”鱼塘镇纪委通过在干部、群众中对基层工作情况的调查,这样总结了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于是,提出干部应该主动为群众提供服务“将办公地点搬到群众家中去。

  为此,鱼塘镇“内外”兼修,目督办对部门工作强化督办,仅今年就已发出督办通知30余份,内在激发干部服务意识;成立创新小组,对如何改进工作提出意见供采纳,由外辅助干部提高服务能力。

  在今年年初,创新小组提出了多项改进服务的建议,如农林站技术人员每周到各村农家书屋指导农民选书、读书并答疑;干部定期到现场为群众解决问题;为行动困难群众上门办理业务等均获得采纳。

  此外,在浓厚的“送服务”氛围下,鱼塘镇干部也自我调节,主动送服务,如文化站工作员上门邀请群众参加文艺活动;民政办工作人员上门收集残疾人护理补贴资料;年轻党员自发为孤寡老人送温暖等。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主动“送服务”的干部达300余人次。

   解难题”,将群众的难题变为干部的难题,让工作更加贴合群众实际

  “以往上课就是为了混时间,因为不感兴趣,现在感觉我们想到什么就开什么课一样。”枣林园社区居民肖天莲是一名63岁的“空巢”老人,文化站在春节后举办的针对“空巢”老人的节后心理培训,让她感觉心理宽松了很多。

  据了解,鱼塘镇要求干部在解决群众难题时,要善于找出群众难题的共性,把握好共性中群众需求最多的方面。最能体现这种思路的,是鱼塘镇各种类型的培训工作,例如农业培训依据当时农民需要最多的技术开展、市民学校先了解群众需求再开班等,群众需求成为决定培训内容的关键。

  同时,将在职在编干部与困难家庭“结对”,则为困难家庭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捷径。据不完全统计,鱼塘镇以“一对一”的模式结成60余对,帮助困难家庭解决各类问题300余个。在近期的困难帮扶活动中,除开组织的慰问活动,还有10余名干部自发前去结对家庭中慰问。

   办实事”,将“大工作”变为“小服务”,“小支出”创造“大收益

  在近日望山坪社区开展的义诊活动中,没有邀请医生在社区办公室“坐诊”。“我们先了解了那些困难家庭需要这项服务,再带领医生直接去困难家庭中义诊。”望山坪社区书记周莉介绍,同样是义诊,先做调查,再有针对性的开展服务,会最大程度发挥有限义诊力量的作用。

  望山坪社区的做法,符合鱼塘镇提倡的“N个1/N相加大于1”的工作方式,将一个工作分为多个细节,在细节上提高服务质量,自然会创造出“大于1”的效益。

  在细节上做功夫,会使得成本更小,但是创造的收益却不小。制作400张成本只有2毛的“春耕服务卡“给农民,使得农民可以随时联系技术人员;为8名文化导师发放每月100元的补助,带动了鱼塘镇,带动了鱼塘镇8支文化队伍建立,400余人直接参与到各类活动中。

  正如同鱼塘镇党委书记熊开荣所说:“基层干部要谨记两个实际:群众需求的实际,能切实解决群众难题;基层工作的实际,不浮夸‘接地气’。

   惠民生”,将群众受益变为干部追求,推进民心凝聚

  伴随着鱼塘镇镇改街道步伐的加快,意味着鱼塘干部面临的挑战将更多,没有信念的支撑,必然会导致作风涣散、服务质量降低等一系列问题。

  为此,鱼塘镇通过党委书记上党课、镇村论坛交流经验、警示教育敲警钟、先进典型树榜样等各类方式20余次,不断强化干部爱民意识,将群众受益变为干部自我追求。

  如今,鱼塘镇正在建设的民生工程,有总投资近亿的罗小路鱼塘段改造、希望大道风貌整治等工程;有鱼塘镇自我投入超400万元的王荷路硬化、文化睦邻点品质提升、平安社区创建等自选民生工程。在最近,更是决定每年列资不低于24万元的专项经费,在8个村(社区)各成立一支不低于4人的治保巡逻队,开展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区域,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等工作。

  看得见、摸的着的实惠让群众欣喜,更是让群众看见了基层干部的努力,促进了干群沟通、互信,推进了民心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