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纳溪:筑牢绿色屏障 守护一江清水

06.06.2023  16:34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6日电 (龙婧 陈扬)碧水绕绿树,白鹭成行飞。连日来,泸州市纳溪区上马镇永宁河畔依旧凉风习习,沿着河道慢行,碧水悠悠,三三两两的白鹭或掠水而过,或栖息枝头,让人如有置身画中的错觉。

工作人员例行巡河。陈扬 摄

  住在永宁河畔的江田村村民陈雄飞对永宁河的变化深有感触,“水更清了、鱼更多了,永宁河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近年来,上马镇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持续开展永宁河流域河道治理,写好了永宁河生态环境保护的“上马答卷”。

  6月5日,上马镇城乡环境综合服务站工作人员正在对永宁河上马段进行例行巡河,对水质情况和沿岸环境卫生进行实时监测,同时查看河岸是否有违法钓鱼捕捞现象。“现在河里常常看到成群的鱼盘旋,过去很少见的青波鱼也变多了……”上马镇城乡环境综合服务站负责人胡开成介绍。

永宁河上马段。龙婧 摄

  水清鱼跃是结果,水质治理是源头。据了解,过去,永宁河沿线居民散养家禽的情况较多,畜禽粪直接排进河沟,对水体造成污染。治水先治岸,治岸先治本。为改善河道环境,上马镇党委政府重拳出击,多举并下,统筹开展临搭拆除、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卫生清理等治理工作,去年以来累计拆除畜禽养殖场所500平方米,全镇餐饮企业实现油水分离器安装全覆盖,有序推进流域点源污染整治。

  据上马镇党委委员、周玉福介绍,除了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上马镇陆续打好农村“双治”、河道禁采、洁水养殖、三级河长联动、垃圾分类、厕所革命等“组合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垃圾源头治理、区镇村三级河长动态督查等工作全面铺开、有效落实,形成了全流域治污、全流域生态化改造、全流域群众参与的治水模式,全域水环境再不断提升。

  “自永宁河流域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流域沿线环境卫生得到显著提升,永宁河再度成为上马镇的一张水美名片,吸引许多游客到来。”上马镇龙湖水香景区负责人表示,水美聚人气,游客纷至沓来,上马镇靠着治水走出一条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绿色发展的共赢之路。

  “进水氨氮数据正常、进水COD数据正常、出水COD数据正常……”每天早上7点,上马镇污水处理厂巡检员王艳按时来到厂里开始登记污水处理数据。今年4月,污水处理在线监测系统正式启用。“这套系统启动后,我们可以实现24小时在线监测,并与省上联网实时反馈。”王艳介绍。

  为提升水资源质量,上马镇启动城镇污水治理两年攻坚行动,投入7000余万元实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项目,从根本上治理上马镇水污染“顽疾”,确保“雨水入河,污水入厂”,切实改善和提升水环境质量。

  建设期间,上马镇结合水环境治理、道路升级改造、乡镇雨污分流改造等项目,统筹推进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错接混接改造、老旧管网更新、破损修复等,确保“干一片、成一片、见效一片”。同时加快老旧小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连接支线管网和出户管,补上“毛细血管”,积极消除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空白区,2022年8月,新建成二三级雨污管网22公里,入户污水管12公里,日处理500吨污水处理厂1个、污水提升泵站3个、化粪池7个。

  “目前,我们已实现污水处理厂进水BOD浓度达到156mg/l,推进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处置全覆盖,污水处理设施达标运行,生活污水收集率达到95%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上马镇污水处理厂巡检班长龙洋介绍道。

  “打开四川省河湖长制信息化平台,每名河长每月巡河多少次、发现了哪些问题一目了然。”上马镇农业农村服务站工作人员向笔者介绍,为了构建长效治理体系,上马镇设立“区、镇、村”三级“河长制”巡河体系,全镇共设有镇级河长8名,村级河长9名,通过“泸州掌上巡河APP与网站联动,实现电子实时监控督促各位河长落实巡河责任。

  今年以来,上马镇17名河长巡河577次,发现并整改问题3起,整改完成率100%。同时,组建河湖管护体系,吸纳党员志愿巡护队、巾帼志愿宣传队、河湖保洁队壮大队伍,不定期开展河岸、河道垃圾清除志愿活动,同时镇人大、纪委加强对环保监督,确保河岸一片碧绿、河水一片清澈。

  “治水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除依靠政府投入和推动,更要调动广大群众力量。”上马镇党委委员、政法委员周玉福介绍,为全面、长效抓好水域治理,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综合整治目标,上马镇积极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时间节点,通过悬挂横幅、发放传单的方式,增强公众对河湖保护的责任意识。同时,不断拓宽公民多元参与的互动渠道,积极推进社会组织开展护河爱水志愿服务行动,凝聚全社会护河爱水共识和行动自觉,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人水和谐”发展成果的参与者、治理者与共享者,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水新格局。截至目前,已开展环保专题户外宣传12次,发放宣传单3500张,开展“护河爱水、清洁家园”活动13次,清理垃圾约260吨,全镇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治理,乡村生活品位显著提升。(完)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