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纳溪:帮扶效果怎么样 群众签字才算数

01.11.2013  11:41

4200名党员干部与5000多户困难户结对认亲
        2012年4月,泸州市纳溪区启动“1+N全覆盖”帮扶活动,机关、企事业单位4200名党员干部分别与29个村(社区)党组书记、27名优秀人才、25名大学生村干部和5000多户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一年多过去,帮扶活动给群众生活、干群关系带来的变化随处可见。

□刘光彬  戴明桂  记者  孔芒
解决实际问题2万件
        10月中旬的一天,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团结村,村民韩中华和几名工人正在茶园锄草。两年前,韩中华还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去年上半年,韩中华在帮扶干部李建平的鼓励下把自家的山林开成茶园,还从别人手里承包了20亩茶山。“帮扶干部不仅帮我联系免费的茶苗,还请专家上门指导。今年收入了6万多元。
        去年端午节前,纳溪区大渡口镇玉村村民刘福全家来了镇党委书记李庆。刘福全半身偏瘫,女儿去世,女婿下落不明,独自一人带着孙子李航,生活十分困难。
        在一对一帮扶中,李庆成了刘福全家的“远房亲戚”,送来20只鸡苗和节日用品,还出钱专门为刘福全修了一条石板路,让行动不便的刘福全不再走烂路。李航正在读初中,李庆又为他申请办理了孤儿补助和贫困生补助,还时不时到学校了解李航的学习表现。
        一年多来,有了“远房亲戚”的帮助,刘福全爷孙俩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
        如何把帮扶工作做实?帮扶党员干部们暗地里较量着。
        活动刚开始,纳溪区委宣传部的党员干部就来到白节镇最偏远的来龙村结对认亲。通过一天的走访座谈,大家心里有了打算。第二次进村,城里的“亲戚”送来了鸡苗、花椒树苗,大伙儿一起搭鸡棚、种花椒树。
        护国镇永江村近年来种养业发展比较快,技术和管理步伐没有跟上,区国土资源分局了解情况后,邀请区农业局、区水务局专家和种植能手,对村民进行技能培训,并送去农药、提水泵、鸡苗、鱼苗、猪仔、羊仔等。
        送钱送物送鸡苗,“1+N全覆盖”活动开展一年多,已为帮扶对象解决实际问题近2万件。
帮扶活动讲实效
        前不久的一个傍晚,棉花坡镇安富村4组,村党总支书记宋厚芬还在和村民们讨论道路建设问题。自从和区长徐利结成亲戚后,宋厚芬很激动,比以前更忙。
        宋厚芬介绍说,以前的村办公室就在客运站旁边,又吵又闹。认了区长这门亲,村里有了新变化,升级改造了办公场所,明晰了产业路子,还通过一事一议硬化了一条长2.8公里的村道。
        在帮扶活动中,纳溪区1名干部职工联系N名被帮扶对象,把村级党组织书记、优秀人才和大学生村干部也纳入帮扶范围。对村级党组织书记的帮扶重点放在深入基层调研、助推组织升级、着力解决困难上,对优秀人才的帮扶重点包括开展走访慰问、支持人才服务产业发展、抓好技术推广等方面,对大学生村干部的帮扶重点则包括加强教育培养、搭建发展平台、引导自主择业等内容。
        如何确保帮扶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纳溪区提出,到帮扶对象家中了解实际困难和需求,要填写《入户调查表》。为帮扶对象做了什么事,起了什么作用,帮扶对象签字才算数。将帮扶情况纳入党建工作考核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采取平时督查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