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纳溪区生态为棋落子林竹

29.07.2014  18:27

   四川在线消息(刘光彬 向育凯 记者 丁一) 7月27日,泸州市纳溪区渠坝镇四川银鸽竹浆纸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新上马的竹纤维生产设备前忙个不停。“公司投入5亿元的竹纤维项目落户纳溪,主要就是基于当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原料基础。”四川银鸽素有“中国草浆第一股”之称,身在竹乡,董事长王纪超对5万吨竹纤维项目发展前景信心满满。

  银鸽的选择,与纳溪区“生态发展落子林竹”的棋局不谋而合。2013年,纳溪区林业产值达26.6亿元,林农人均从林业中获得收入2180元。今年上半年,纳溪区林业产值已突破14亿元,其中竹产业6.62亿元,占了近五成。目前,纳溪区正全力创建大旺竹海森林公园、凤凰湖国家湿地公园,全力推进“百亿林产业”快速发展。

纳溪区大旺竹海

   建好竹基地 绿色银行开到家

  纳溪区向以丰富的杂竹资源而著称。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纳溪便是闻名全国的“全国绿化造林先进县”、“全国绿化造林百佳县”。随后,“全国森林城市”、“中国特色竹乡”、“四川省现代林业建设重点县”、“全省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先进单位”等殊荣接踵而至,赢得实至名归。

  曾经,林地空间制约、竹林效益不高、林区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制约着纳溪林竹产业的发展。近年来,纳溪区坚持竹基地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坚持新造竹林与低产林改造相结合,制定出台《纳溪区竹原料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连续5年每年整合项目和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通过以奖代补、赠送种苗、培训技术、完善基础设施等一系列措施,栽种竹苗200多万株,新建竹基地和低产林改造达20多万亩。全区竹基地面积达76.6万亩,杂竹蓄积量达400万吨,年可采伐60万吨,成为企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原料车间”。

  纳溪无处不是竹,却并非都是优质竹。攻坚低产低效林改造,走科研路子,纳溪区与省林科院、市林科所合作,实施土壤测试,施肥配方,并引进清甜竹、川绵一号等优质高产的新品种,竹质明显变化。“我把家里10亩低产西风竹改换成绵竹,3年后每年亩产将增加2吨、增收1万元以上。”天仙镇黄家村村民肖生银从中尝到甜头,“好比家里开了个绿色银行。

  深山有竹路不通,竹农曾经叹息。为了改善林区公路条件,纳溪区采取“财政补助一点,企业补贴一点,农民自筹一点”的办法,打通制约竹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瓶颈”。各乡镇积极引导动员群众“一事一议”,一条条“致富路”向竹区延伸,一车车竹子拉出山外。龙车镇利合村党支部书记李永智深有感触:“3年时间,我们村新修林区公路10多公里,村民每年多卖竹片1000多吨。

翠竹小径(刘小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