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白节:一根竹子的创富能量

11.10.2014  18:24

   四川在线消息(陈永福 特约记者金其云) 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大旺岩区的楠竹满山遍野,享有“竹海”美誉。村民的房前屋后,都种有楠竹。走进农家,能够看到不少村民锯竹破篾,加工竹筷、竹编,捆扎竹扫帚。随着楠竹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产业链条的延伸以及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大旺8万亩竹海的经济和生态作用更加凸显,不仅富足一方百姓,还带活了一片产业。

  “从竹基地建设入手,通过竹产品加工和竹工艺开发,代替单一的出售竹子、竹片和竹笋模式,推动产业转型,着力打造一条完整的竹产业链。”白节镇党委书记刘国荣介绍说。从2000年开始,该镇通过退耕还林政策扶持和实施低产林改造,引导农民规模发展楠竹,楠竹产业和生态环境实现同步发展。

   活之酿”藏酒一根楠竹卖两次

  每到周末,白节镇高峰村“活之酿”酒厂老板朱洪德一大早就在自己承包的那片楠竹林里忙碌着。他不是要卖楠竹,而是要卖酒。买酒的客人都是点明要买在楠竹节里“生长”了3个月的纯粮酒。取酒时,朱洪德拿来着吸管和酒壶,扭开安装楠竹节的活塞就可放酒。一节一节的吸出,每节吸出的酒大多在1.5斤左右。据悉,朱洪德进行竹节藏酒试验达10余年,并获得竹节藏酒国家专利。

  2012年4月,白节镇成功引进朱洪德的活之酿酒厂,打造成为一个集酒类生产、贮存、展出为一体的全新酒庄模式。将公司利用楠竹资源进行酿酒生产,以市场售价现付给竹农,待酒取出后,竹农砍竹销售获得同样收入,实现了一根楠竹当作两根卖的效果。

  朱洪德以12—15元的价格选用村民的优质楠竹,利用其竹节盛装浓度高达60多度的纯粮酒,通过在竹节里一定时间的贮藏,以降低纯粮酒浓度和提升酒质。“楠竹藏酒,三月身价高。”朱洪德说,纯粮酒在竹子里“生长”这三个月时间中,基浓度也将由60多度将为40度左右。“生长”期超三月,其浓度会分解得更低,直至酒变成水,失去了应有的生态保健价值。据悉,该酒自2013年投放市场以来,价格由此前纯粮原度酒每斤60元提升到现在的300元,但依旧供不应求。今年,朱洪德预计生产量达500吨的“楠竹生态养生酒”,已被上海一家酒类经销公司预订。

  “楠竹藏酒三个月后,老板将酒从竹节筒子取走后,竹子又归还给村民,村民将竹子砍伐后在市场上又以同等价格卖出去,获取二次收益,每根依旧要卖出12—15元的价格。”高峰村党支部书记余洪良说。据悉,今年朱洪德预计租用楠竹10万根,高峰村村民仅此可多获利120—150万元,全村人均增收400—500元。 

   竹制品加工 提升楠竹附加值

  9月20日大清早,白节镇仁寿村二组,65岁的洪安书大爷正在家里忙碌着,一截截的楠竹在他劈刀下“四分五裂”,这些竹片经打磨后,加工成一打捆捆竹筷,销往省内外。

  “楠竹能卖2万元,楠竹丫枝能卖7000多元,冬笋和春笋能卖5000多元,这片楠竹一年可收入3万多元。”白节镇赵坪村村支部书记王显明掰着手指和笔算了一笔账。近年来,白节镇大旺楠竹产区竹农抓住丰富的楠竹资源,大做“竹文章”,种竹大户纷纷在家办起了楠竹加工作坊,竹农们利用农闲在家从事竹筷、竹签、竹扫帚加工。

  据王显明介绍,“退耕还林”国家还有补助,现在他家一共有40多亩楠竹,全部投产后,收入会超过8万元。据白节镇林业站陈永福介绍,目前,大旺竹海面积达8万亩,年产楠竹近30万根、春笋120吨、冬笋200多吨,加工竹扫箒50余万把,产值达近1000万元。

   竹工艺制作 延伸楠竹产业链

  “如何把竹山变成农民的‘绿色银行’,关键延伸楠竹的产业链,提升它的附加值。”为此,白节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楠竹资源招商,大做竹“文章”。

  “看到白节镇丰富的楠竹资源,我就突发奇想,能否把它做成高附加值的竹工艺品家具呢?”白节镇竹韵贸易公司周蓉说:“经过近几年的市场调研,我发现了楠竹工艺市场潜力很大。”,2012年6月,周蓉创办了竹韵贸易公司,并于2013年3月正式投产,所生产的竹椅子、竹茶几等一经上市就供不应求,产品远销河北、广东等地,当年将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

  据悉,自引进两家公司后,大旺竹海的楠竹销售价格不仅上浮了10%,而且还有不少竹农依托产业当上了“两栖”农民。在竹韵公司打工的高峰村村民巫贵权每个月工资2000元左右。他说,在家门口打工既照顾了家里,又有一笔可观的收入,很划算。

  “一片楠竹不仅兴起一个产业,还富足了一方百姓。”白节镇镇长曾华锋说,白节镇将进一步做大做强楠竹产业,深挖楠竹附加值,把楠竹产业形成资源增量、产业增效、竹农增收、永续利用的多赢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