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谋发展 泸州玄滩扶贫开发实惠利民显成效

01.11.2013  16:24

(代春梅 陈昱霖) 近年来,泸县玄滩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尤其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狠抓扶贫项目建设,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贫困人口由“”变“”,扶贫产业由“”变“”,基础条件由“”变“”,农民素质由“”变“”,扶贫模式由“”变“”的良好局面。

   明确目标 托起农家致富梦

  泸县扶贫开发协会玄滩镇分会成立于2011年3月15日,坚持“以致力于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为总体目标,以“内引外联、牵线搭桥,引导社会资金、物资、技术、信息流向农村”为主要工作措施,帮助贫困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开展智力扶贫,资助贫困家庭子女上学,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质为总体要求,延伸扶贫开发网络——进一步夯实扶贫开发的基础性工作,将扶贫组织机构延伸到村级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组建村级和企事业单位扶贫互助会,互助会运行总体做到了“符合实际,积极稳妥,群众欢迎,富有成效”,促进了扶贫开发事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我们要让扶贫互助会成为爱心工程、民生工程、惠民工程、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泸州市扶贫开发协会会长梅兴岗到泸县玄滩镇开展村级扶贫组织建设工作调研时说道。

   建章立制 互助会创新机制

  为把扶贫开发工作真正拓展落实,实现既定目标,玄滩镇于2011年4-6月相继在全镇组建了村(社区)企事业扶贫开发组织机构:组建了村(社区)扶贫互助会25个,学校6个,医疗2个,企业(村镇建设)5个,商贸2个。互助会组成人员:设会长1人,副会长2人(党支部书记为会长,村(居)民主任、爱心人士任副会长各1名),理事4-6人,会员若干人。玄滩镇扶贫互助协会成立之初就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深入实地调研,市、县扶贫部门大力支持,镇党委、政府指导筹办,村两委班子具体实施,制定了严格的工作方案和规章制度,选举出了乐于为民办实事的村干部管理互助会。

  协会结合村情实际,建立了学习制度、会议制度、工作制度、公益性建设实施制度、财务资金使用管理制度、信息联系反馈等制度。通过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明确了互助会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明确了会员的地位和作用。建立了工作机制,坚持季度一次互助会,一年一次会员会等形式讨论总结扶贫工作,通报扶贫工作情况、帮扶对象、范围、公益性项目建设,募集资金、经费使用等情况,且纳入村(社区)综合目标考核,实行奖惩。开展区域内贫困状况的调查摸底,掌握贫困全面情况,总结分析贫苦对象、原因、贫困项目,为爱心人士扶贫提供信息,获取爱心人士资金、物资、技术、信息帮助,把资源引进区域内。

  通过动员社会力量,内引外联,组织募捐,项目实施,智力扶贫,落实党员、干部、志愿者联系帮扶解决实际困难,开展公益活动,承办镇扶贫开发分会和其他组织委托交办的扶贫业务,借鉴先进经济,探索扶贫新机制,新路子。

   群众实惠 突出特色显实效

  实践证明,村级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互助会是镇级扶贫工作的基石,互助会会员具有良好的人脉关系、影响面大,吸收捐赠资金的能力较强,深入了解群众的实际情况,掌握信息全面,能提高扶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玄滩镇“栋梁工程”品牌经过各互助会会员的共同努力,现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扶贫开发品牌,3年来共募集资金75.3630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149名,定向帮扶贫困大学生8名,进一步提高了扶贫开发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让更多的爱心人士进一步明确了扶贫开发的实际效果,有效地扩展了扶贫开发协会的发展空间。

  社会各界广开门路,会员积极作为,不断参加到扶贫事业中,捐助资金修桥补路,投资到公益事业活动中去。如:易湾村易定渊、诸治有近年捐资达301万元,为村修水泥路2.6公里,石子路路3.5公里,还出资20万元修村办公室,推土机无偿为群众推路26户;卫生院互助会长王光动员62个村级卫生站为资助大学生捐款6200元,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至今25个村社区申报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8个,贫困对象128人,通过互助会广泛动员,组织实施已完成了38个项目,帮扶资助了98人,募集了资金1186万元,修建了水泥路28.5公里,石子路12公里,安装了自来水提灌站、

  建水塔、修敬老茶园,给五保老人买衣制被,资助贫困生等实事,不断改善着玄滩镇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